原標題:廈門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等 逐步實現水清河暢湖美岸綠
通過安全生態水系建設,五顯濕地恢復自然岸線和生態景觀,在同安古城中盡顯旖旎風光。(林炎烽 攝)
加強湖泊管理保護,海滄湖生態景觀進一步提升。(苗如意攝)
推行湖長制管理的五緣灣濕地公園更加美麗動人。(陸雲松攝)
曾經水環境惡劣的蓮溪塘頭段,現已被打造成濕地公園。(陳佑文 攝)
經過綜合治理,集美許溪呈現迷人景致。(劉森勝攝)
納入湖長制管理的杏林灣生態景觀更勝往昔。(黃彩戀王偉鵬攝)
古宅溪經過改造後,成為景美水清的古宅濕地公園。(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殷 磊 通訊員葉添從)歷史的年輪總會在標誌性的節點上鐫刻永恒。五年前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序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這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為指導,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海綿城市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使廈門的水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水清、河暢、湖美、岸綠”的美好家園正逐步實現。
近日,記者來到翔安古宅村的宮央橋。東溪古宅段(俗稱古宅溪)就從橋下流過。潺潺溪水清澈,站在橋上可以把水底的卵石看得清清楚楚。不時有鷺鳥從水面劃過。沿著古宅溪畔的小路蜿蜒而行,不多久就來到了一座已經初具雛形的濕地公園。透水磚鋪就的園路平坦整潔,道旁立著野趣十足的休閒亭。青綠的一汪池水中,黃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長勢喜人,雖在冬日卻流露出濃濃春意。濕地邊還修建有親水準臺,供人臨池賞景。
村民老黃説,5年前古宅溪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垃圾溝”,河道裏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袋子,裝著各種生活垃圾,還有大量的死雞死鴨,水是深黑色的,散發惡臭。那時不要説建設濕地公園,溪水不發臭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這樣巨大的變化,正是2014年廈門全面推行河長制後發生的。在島內外許多河流、湖泊都可以看到這種變化。
河長制,簡單地説,就是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河段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治理和管理保護,並接受考核。這個制度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力量,消除了早先“多頭治水”的弊端,使治水網絡密而不漏,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有部門、有專人負責,更有嚴格的考核制度。
2014年10月,我市出臺《廈門市實施“河長制”工作意見》,通過建立工作制度,明確河長、河段長和村居專管員,建立溪流養護機制,推進溪流污染整治,強化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實行河長制工作。正是從那時開始,包括古宅溪在內的島外大小溪流迎來了正本清源的蛻變。許多村民欣喜地發現,家門口的溪流一天一個樣,漸漸恢復了早年間的靚麗容顏。
2015年至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揮下,在各級河長、河段長的督促協調下,一場宏大的水環境治理戰役全面打響。流域畜禽退養、河道沿線企業排污排廢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採砂場污染整治、河道清淤行動……一場場水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在島外九條主要溪流的幹流及支流全面展開。溪流總體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溪流中污泥、水面漂浮物和岸邊垃圾得到清理,亂倒亂佔現象得到全面遏制,溪流污染源得到初步控制,水體惡臭也有所減輕。
2017年3月,廈門出臺《廈門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河長制升級到了“2.0版本”,提出了河流保護管理“全域化”概念,還要實現組織體系的全覆蓋,做到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升級版河長制迅速得到落實,全市6個區都相繼設立了河長辦,涉河19個鎮(街)都制定了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方案。市、區、鎮(街)、村(居),層層簽訂河長制目標任務責任書,制定《廈門市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建立全方位考核機制。由此,我市的水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當年底,在全年降水量顯著偏少,來水量比上年度減少近5成的情況下,廈門省級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溪流斷面年度水質達標率比上年提升了9.1個百分點。
2018年10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廈門市全面推行湖長制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全市湖泊、水庫、山塘、池塘等所有水域(以下簡稱“湖泊”)全面推行湖長制,加強湖泊管理保護,維護湖泊健康生命,為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五大發展”示範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廈門河長制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很快,全市6個區和33個相關鎮(街、場)都制訂了湖長制實施方案,並落地實施。通過加強空間管控、岸線管理、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治理與修復、監管執法等工作,廈門的河流、湖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優、越來越美。
廈門河長制工作成績亮眼
流域污染源清退全面完成
全市河流實現全覆蓋管護
重拳出擊
全面完成污染源清退
按照“不留隱患,不留死角,全面清退”的總體要求,各區各責任部門狠抓所轄流域污染源整治,于2018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污染源清退,實現四個“百分百”,流域污染源控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生豬退養100%:全市共退養生豬12661場,累計退養生豬184.29萬頭,拆除豬舍402.52萬平方米;牛蛙退養100%:全市共清退牛蛙養殖場3862家,清退面積達195.3萬平方米;規模化禽類退養100%:全市共清退規模化禽類養殖1167場,清退養殖面積91.6萬平方米,清退禽類近200萬羽;小石材加工廠清退100%:全市共清退小石材加工廠644家,清退面積21.3萬平方米,拆除設備1800余臺套。
大力建設
農村污水處理要全覆蓋
5年來,廈門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努力實現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我市對有條件的村莊實施截污納管改造,把農村生活污水集中引入市政污水管網,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達標處理;對無市政污水管網的村莊,則採用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的辦法,對污水進行達標處理。全市計劃建設740個自然村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目前已建成661個,完成率89.32%;計劃實施集中納管改造的自然村291個,已建成278個,完成率95.5%。
綠色發展
建設安全生態水系
2015年開始,廈門調整和完善治水思路,持續推進全市九條溪流465公里河道安全生態水系建設,融入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河流、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目前,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已完成318.2公里,剩餘146.8公里將在2020年前完成。安全生態水體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河岸兩側修建為帶狀公園、慢行步道,大大提高了群眾獲得感。
整治“四亂”
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自2018年8月起,全市對河道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以區為單元開展排查,逐河逐湖建立問題清單及專項行動統計表,並建立銷號制度,確保問題清理整治到位。截至去年底,共排查194件,銷號171件,共拆除涉河違章建築13萬平方米,清除棄土棄渣9.0萬立方米,打撈河漂垃圾21.9萬立方米,取締非法採砂點27處。
查處違規
杜絕工業污水偷排
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各區配合,我市持續排查工業污水違規排放,集中開展整治,杜絕工業污水偷排現象。環保部門已經處罰或責令停産工業類小作坊490家,並持續開展排查監督。
全面摸底
完成入河排污口調查
我市將入河排污口同意制度納入審批平臺和“雙隨機”檢查目錄,系統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和專項整治工作。廈門入河排污口調查務求詳實,是全省唯一將所有入河排放口都納入調查範圍的地市,得到省水利廳高度肯定。島外四個區共查清規模以上排放口21個、規模以下1389個,為河湖整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管養分離
鞏固溪流管護機制
在河長制、湖長制的推行過程中,廈門還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溪流養護全覆蓋,也就是對所有溪流都像城市公路保潔養護那樣,安排專業養護隊伍,明確養護責任。目前共聘請31家社會化專業管養隊伍,承擔河道保潔管護任務,對全市河流全覆蓋管護,實現河面無漂浮物、河中無障礙物、河岸線無污水直排和無垃圾的“四無”目標。
亮點
廈門供水水源:
由“一江兩庫”到“兩江四庫”
過去五年,廈門水利建設突飛猛進,水利投資金額與過去10年的總和相當,特別是水源工程建設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隨著蓮花水庫建成下閘蓄水、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一期項目建成投用,廈門供水水源由“一江兩庫”轉變為“兩江四庫”,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2017年8月16日上午,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一期項目——龍津溪引水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工程下閘蓄水後,平均每年可向廈門供應1.2億立方米優質水,為廈門提供第二條市域外的供水通道與水源,與九龍江北溪引水工程共同擔當供水任務。2017年9月29日上午,蓮花水庫正式下閘蓄水。這標誌著歷時近8年的建設,蓮花水庫正式建成。蓮花水庫是40年來廈門境內建成的最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項目,每年可供水8776萬立方米,可以有效緩解我市中期水資源供需矛盾。
風采
各區河長制生動探索實踐
○思明區
深化落實湖長制,與筼筜湖管理中心密切配合,對筼筜湖管護成效顯著。思明區還通過委託第三方專業公司搭建“思明區河長智慧巡查系統”,提高巡查效率,為實現對湖庫環境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提供了可參照的樣本。
○湖裏區
湖裏區面向社會聘用兩名市民湖長,協助維護湖泊環境,有效發動市民參與到河湖管護行動中來,為實現五緣灣內灣水面整潔、環境優美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湖裏區與高崎邊防派出所聯合建立警政聯合治水的“水域警長”機制,為轄區水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集美區
集美區建立了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快捷處置的全流域污染源“一張網”管控防護體系,全天候防控污染源。這個體系通過搭建一個平臺,採取兩種方法,構建三級網格,組建四支隊伍,運用五項機制,推進六類項目建設,為建設“生態宜居集美”提供有力支撐。
○海滄區
海滄區堅持問題導向,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控源截污、管道疏浚、生態修復等系統治理方法,消除了新陽主排洪渠黑臭水體,成為我市黑臭水體治理典範。
○同安區
同安區通過出臺政策、加強執法、強化督查等辦法,去年在短短兩個月將轄區內3004場牛蛙養殖場、1000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部清退,清退率100%,貫徹執行河長制工作力度空前。同安區還大膽創新,採用“一把掃把掃到底”模式,由區城建公司牽頭負責,配好備足河道垃圾清撈機械,加強河道保潔工作,提高溪流養護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翔安區
翔安區升格河長辦,將原設在農林水局的區河長辦改在區政府常設辦公室,由區委辦、區政府辦相關負責人直接領導,統籌協調河長制、環保督查整改等各項工作,強化了河長制工作的監督、協調與指導,取得明顯成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