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建甌茶謀求新一輪發展:北苑貢茶 何日盛景重來

2019-02-22 14:29:05|來源:東南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建甌茶謀求新一輪發展:北苑貢茶,何日盛景重來  

  東南網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劉國軍 通訊員 林夢琳 魏劍生)

  “太神奇了,茶沫上竟然能寫字!”在去年11月舉行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建甌茶企以文化為引,為北苑貢茶尋求突圍之路,引來不少客商及遊客體驗,遊客周女士經茶人指導,在點出的茶沫上書寫出一個“茶”字,稀奇不已。

  北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禦茶園,北苑茶曾上貢四朝(五代十國閩、宋、元、明),歷時458年,在中國茶史上曾有過輝煌,至今依然聲名遠播。然而,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北苑貢茶,即便現在全市幹毛茶年産量約1.23萬噸,産值達8.79億元,可與兄弟縣市武夷山相比,仍相去甚遠,不盡如人意。該如何重現昔日輝煌?

  各自為戰散如沙

  “現在,我們茶企已開始抱團取暖。”北苑貢茶協會會長周偉説,然而以前卻是一盤散沙的局面。

  散沙局面要從改革開放之前説起。當時,茶葉出口是國家創匯增收的主要項目,建甌茶由國家統銷統購,所以建甌茶一直處在“不怕賣不掉,就怕你沒有”這種不愁銷路的狀態,造成大部分茶農長期以來不重視茶葉加工工藝的創新和改進。

  上世紀90年代初,茶葉外銷市場萎縮嚴重,完全依賴出口的建甌茶葉迎來寒冬。茶葉滯銷,茶山難以産生效益,茶農開始紛紛砍掉茶樹改種橘子等作物,彼時全鎮烏龍茶園不足百畝。

  直至本世紀初,茶企紛紛進行改革,摒棄過去粗放型的制茶工藝,走上精品路線。而今,茶市再次走俏,建甌大大小小的茶廠漸多。全市現有各類茶葉生産加工企業約1415家,其中規模企業10家、SC認證39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

  “可惜,大多數茶企的發展理念還是老套。”周偉告訴記者,忽略茶産業與文化、旅遊等的融合發展,致使建甌茶活力不足。雖然茶葉經營企業多達1415家,但註冊的僅有250多家,規模大多呈現“小、散、差”的狀況,年産幹毛茶1萬多噸,佔據全市幹茶産量的85%,佔南平市茶葉産量的20%以上,量大而不精。“一些茶企每年採茶多達四五次,品質一直徘徊不前。”

  回歸傳統覓復興

  在尋求發展的道路上,一些企業已嶄露頭角,南平市農業産業化市級龍頭企業——位於建甌東峰鎮的成龍茶廠就是其中翹楚。該茶廠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如今,成為建甌“矮腳烏龍王”。

  “現在每年産量大概有20萬公斤,年産值大概2000萬元。”成龍茶廠廠長、省第二批非遺保護項目建甌北苑貢茶代表性傳承人劉成龍説,為了謀發展,正在將老茶廠改造成一個茶文化體驗館,供遊客品茗、鑒茶,體驗制茶。

  “北苑貢茶發展上千年依舊為眾人所知曉,是因為它特有的製作工藝以及優良品質。因此,無論建甌茶産業如何發展,但其味道不能變。”劉成龍説,茶葉市場有起有落,無論何時,都需要有人守住傳統的味道。

  緣此,從1970年開始做茶,1993年開始研究北苑貢茶傳統工藝,幾十年來如一日,劉成龍專心制茶。尤其在傳幫帶的過程中,從不跳過任何一道傳統制茶工序。劉成龍認為,即便制茶工藝要創新、企業發展要創新,那都應是在掌握傳統工藝的基礎之上。

  得益於這樣的堅守,劉成龍在秉持北苑貢茶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不斷結合技術創新,通過多年的研究開發出北苑貢茶源本正宗的“軟枝矮腳烏龍茶”,産品銷往福建、廣東、浙江等16個省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家。

  融合思路尋發展

  在産業融合發展的思路下,建甌統籌起全市茶産業、觀光旅遊、歷史文化等資源,對北苑貢茶文化內涵和品質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將茶文化旅遊納入全市中長遠旅遊發展規劃,促進茶産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産業鏈發展,不斷延伸茶産業鏈,打造全市經濟新增長極。

  東峰鎮在全市率先探路。東峰鎮是閩北烏龍茶的主産區,更是北苑貢茶矮腳烏龍的産區,該鎮的桂林村至今還保存著具有160年以上歷史的矮腳烏龍茶園15畝。1990年,台灣茶業界泰斗吳振鐸教授經過縝密的科學考證,也確認了這片矮腳烏龍為台灣青心烏龍的祖樹,是台灣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凍頂烏龍”的祖籍園。去年9月,東峰鎮利用這些資源,舉辦了首屆中華北苑茶神文化節,打造北苑貢茶特色小鎮。未來,這裡還將建設北苑茶文化展廳,與北苑禦焙遺址等諸多文化遺存相得益彰,走茶、旅、文融合發展之路。

  建甌市副市長黃洪河告訴記者,建甌正朝著打造北苑貢茶茶葉特色強市的目標邁進,鼓勵全市茶企發展茶葉精深加工,包括茶食品、茶罐裝飲料、茶醫藥、茶保健品、茶工藝品等,延伸産業鏈,力爭到2022年實現茶葉總産值、出口額、創稅收各翻一番。

  在黃洪河看來,除了延伸産業鏈,還要注重挖掘旅遊文化資源。對此,建甌還將依靠茶文化,以點連線,打造建甌茶文化觀光旅遊線路。把小橋鎮的“十里景觀帶”及周邊茶園、川石茶果農場生態園、東遊際下生態茶園、東峰鳳山茶園等,通過“茶文化”貫穿起來,發展集休閒觀光、採摘體驗、茶園定制、電商銷售、互聯網+為一體的茶葉小鎮,將建甌建成為一個茶産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先行區。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