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馬尾物聯網産業建築群近期投用 企業可拎包入駐

2019-04-16 15:58:29|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馬尾創新工作機制和建設模式,27萬平方米物聯網産業建築群即將投用項目建設加速度 企業“拎包”可入駐

【財經列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馬尾物聯網産業建築群近期投用 企業可拎包入駐

  位於馬尾的中國(福州)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中心。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文 張人峰/攝

  位於馬尾的中國(福州)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中心由10棟大樓組成,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即將投入使用。記者14日獲悉,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和建設模式,該物聯網建築群不僅建設週期縮短近一年,而且物聯網企業可拎包入駐。

  建築群錯落有致

  走在馬尾區魁岐東路,一棟棟造型獨特的玻璃幕墻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中國(福州)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中心,是馬尾區在建最大産業項目,佔地面積97.5畝。

  整個項目不同於千篇一律的“盒子”式商務建築,佈局呈現“高山—低谷—平丘”之形,勾勒出馬尾新地標。其中,北側分佈4棟近百米高的生産中心以及1棟用於人才居住的配套公寓;西南側分佈4棟多層生産中心以及1棟應用展示中心,形成錯落有致的園區天際線。

  記者看到,高層大樓正在外部裝修;人才公寓正進行內部精裝修;應用展示中心已于13日率先完成裝修,數字公民、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教育等場景展區均安裝了LED螢幕。企業展示設備入場後,展示中心就可投入使用。除了集中展示,馬尾區將“打包”推介區內物聯網企業的産品,推動物聯網上下游産業鏈協作共贏發展,壯大福州物聯網産業。

  為物聯網企業量身建廠房

  馬尾區將物聯網産業發展列為“一號工程”,位於該區的中國·福州物聯網産業基地是全省唯一、全國第四個國家級基地,窄帶物聯網商用走在全國最前沿。

  創新發展中心將打造成集企業總部、科技研發、創新孵化、生産製造等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産業創新發展園區,進一步加快産業集聚。馬尾區工業建設總公司總經理王勇兵説,中心採用“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的模式,引入第三方運營團隊管理,為物聯網上下游産業鏈提供整合配套,為新落地的物聯網項目提供良好的承載空間,相關物聯網企業可以拎包入駐。

  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林大忠告訴記者,為了降低企業落地成本,除了人才公寓精裝修外,其他樓宇內部初裝修,其中大堂、樓道等公共區域也按精裝修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發展中心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的需求專門設計標準化廠房,集研發、生産于一體。考慮到物聯網企業生産的是晶片等小而精産品,需要的廠區不大,因此中心的不少建築按廠房標準建設,比如樓板建得更厚,每平方米的荷載重量可達0.5噸,而普通建築樓板只能達到0.2噸。

  對企業而言,建設廠房需要購置土地,中小企業建廠難度更大。創新發展中心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企業可以租用廠房,拎包入駐。大唐高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此選擇入駐,一期投資10億元。

  EPC模式靈活高效

  27萬平方米建築群2年建成

  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的建築群,按照正常工期要3年,但在馬尾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創新發展中心的建設時限壓縮近1年,將於近期投入使用。

  項目籌備前,馬尾區委、區政府就如何推進項目建設,召開了多場協調會,最終項目建設採用了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林大忠説,多數建設項目採用傳統承包模式,設計和施工分別招標,EPC模式能有效克服設計、採購、施工相互制約和相互脫節的矛盾,邊出設計圖紙邊施工,既靈活又高效,建設週期大幅縮短。

  據了解,物聯網創新發展中心基礎設計完成後,樁基施工就提前入場了,等所有大樓的上部分圖紙在半年後完成時,整個中心的2000多根工程樁和1800多根圍護樁均已施工完畢,為後期建設預留了更充裕時間。

  “好幾次工程遇到瓶頸,都是區委、區政府主動出面,聯合多部門召開協調會解決的。”林大忠説,通過協調會解決的難題不少。比如,整個中心的2層地下室挖出了30多萬立方米土方,棄土放置地成了難題。經過多次協調,相關部門找到了馬尾區5處地點作為棄土存放點。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