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在閩清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最後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已于上月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萬元,這標誌著該縣提前完成了年底全面消除薄弱村的任務,搬開了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然而2018年度,閩清271個行政村仍有145個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低於5萬元的薄弱村,為福州各縣(市)區最多,佔全市薄弱村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今年我們村的村財收入預計超過13萬元。”閩清縣三溪鄉山墩村支部書記許友鏡給記者算過賬後説。2018年之前,山墩村唯一的村財收入是每年4.5萬元的生態林效益補償基金,5萬元的基準線突破不了,薄弱村的“帽子”遲遲摘不去。
在縣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支持下,去年村裏建成了光伏發電項目,預計每年增加收入約1.8萬元;今年7月,通過縣鄉幹部牽頭,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生態和白岩山景區資源,醉美福地旅遊度假基地項目簽約落地山墩,每年可帶來不低於5萬元的村財收入,並能帶動當地民宿、農家樂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機會。此外,當地葫蘆門水庫水源保護區批復後,預計還能增加贖買商品林的2萬至4萬元收入。
今年以來,類似事例在梅邑大地接連上演:下祝鄉翁山頭村整合現有資金,投資同一農牧、爐下溪水電站,每年可獲得分紅10萬元;上蓮鄉溪坪村種植蓮藕、開發水上垂釣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可獲得7.5萬元收入;雲龍鄉臺鼎村盤活出租農貿市場,可獲租金16.3萬元……通過全縣上下齊心協力,145個薄弱村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區位特徵,各顯“神通”,全面實現“摘帽”。
“這一成果,得益於縣裏出臺推行的‘187’工作模式。”閩清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國慶節前,縣委、縣政府在全市率先出臺《閩清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結合實際推出“187”發展模式——組建領導班子,明確1個主體責任;推行産業帶動型、資源開髮型、物業經濟型、村企合作經營等8種發展模式;落實“4支主要力量幫扶+3支輔助力量幫扶”的7項幫扶措施,鼓勵各鄉鎮拓寬發展思路。
今年以來,全縣271個村都建立單獨臺賬,全面摸清各村資金、資産、資源,列出了可以利用的資源,可以增收的措施、項目,以及每個月預計的增收情況。以此為基礎,全縣上下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通過多項措施對各個薄弱村進行精準幫扶。
閩清縣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該縣將積極推動村集體經濟進入“躍升期”——2020年底前,全縣年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佔50%以上,帶動村集體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福州日報記 者 林洪相 林瑞琪 通訊員 邱國文 陳念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