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藍色經濟揚帆遠航 加速駛向海洋強市
2019年我市海洋經濟總産值達3711億元 同比增長10.2%
【點擊】
打造“扶漁興海”等特色黨建品牌
市海洋局成功打造“扶漁興海”“藍色助推器”等黨建品牌,把常態業務做出特色,把特色業務做成品牌,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化為工作優勢、競爭優勢,打造多個惠民工作亮點,既服務大局,又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及重點任務,也服務民生,獲得廣大漁民群眾的廣泛好評,局機關黨委被市直機關黨工委表彰為基層黨建先進單位。
廈門海洋漁業各項事業邁入高品質發展陣營,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圖為郵輪緩緩駛進廈門港。(廈門日報記者 黃嶸 航拍器攝)
廈門日益增多的海洋文化活動成為新的城市旅遊亮點。圖為廈門國際風箏節。 (唐光峰 攝)
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最重要的配套活動之一,廈門國際遊艇展聚焦行業發展,每年吸引了眾多業內外人士參與。(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日報記者 林雯 通訊員 佘逸
廈門以海興市,依海而興,海洋是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2019年,我市海洋經濟實現總産值3711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增加值1432.48億元值,增長10.74%。一、二、三産業比值為0.5:18.5:81,呈現以第三産業為主體,第二産業協同發展的態勢,海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圍繞海洋強市建設,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堅持黨建引領,以優質項目帶動,從細節入手強化招商引資,推動海洋漁業各項事業邁入高品質發展陣營,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不斷取得新成效,海洋經濟迸發出強勁生命力。
新挑戰、新征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廈門持續打造兩高兩化之城的當下,廈門“海洋人”鉚足幹勁,以建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為己任,在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創新海洋科技動力,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海洋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繼續發力,向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加速衝刺。
強化招商引資
海洋經濟顯活力
上個月,我市最新認定的一批廈門市海洋新興産業龍頭企業名單出爐,9家企業中,有6家過去曾獲評市級龍頭企業,羅普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諾北斗航科信息技術(廈門)股份有限公司和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則是今年新申報的企業。根據《廈門市海洋新興産業龍頭企業評選辦法》,市財政局將分別給予這3家企業一次性30萬元獎勵。值得注意的是,這9家企業全部從事以海洋生物制藥製品、海洋生物種業(含水産苗種)、海洋裝備製造等為主業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
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強勁活力不斷刷新廈門海洋經濟的成色。2019年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總産值1102.83億元,同比增長9.39%;增加值420.89億元,增長9.67%。總産值和增加值佔全市的比重都接近30%,帶動廈門海洋經濟進一步釋放活力。
歷史悠久的高崎漁港將依託市場和漁港,發展成為一座綜合性的休閒旅遊服務漁港。根據規劃,高崎漁港首先將擴大市場規模,在原有漁業批發市場內融入體驗式消費空間,引入上下游商戶、培育新物流、新零售業態,完善漁業批發全産業鏈,併合理安排生産、休閒功能分區,佈局不同類型的碼頭和岸線。其次是增加休閒漁業體驗,除了植入休閒旅遊、娛樂商業、文化教育等功能外,再進一步豐富岸線空間,新增遊人休閒和活動場所。以高崎漁港為代表,在好項目、大項目的帶動下,全市漁業轉型不斷傳來捷報。海洋漁業招商引資方面,包括正大集團、中船重工、寧波海上鮮等11個項目已註冊落地。起步較晚的遠洋漁業等行業彎道超車屢創佳績,全市漁業有力增長。2019年,全市水産品總量7.46萬噸,同比去年增長8.66%,高出全市農林牧漁增幅8.65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前列。
聚焦科技創新
增添産業發展新動能
去年12月,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現場會暨海洋經濟工作推動會在廈門召開,廈門向到訪來賓介紹了多層次、大空間、陸海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理念,以及在突出港口優勢、突出創新驅動、突出高端引領、突出生態優先、突出防災減災、突出互利共贏等方面的建設經驗,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工作成效獲得了多方認可。與此同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市項目總體進展良好。18個示範項目計劃總投資8.13億元,實際完成總投資6.80億元,示範市建設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期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優秀”。
如何書寫“大海的文章”?廈門的“海洋人”堅信,提升城市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才是打開藍色經濟高品質發展之門的鑰匙。廈門正充分發揮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的産業集聚和孵化作用,去年新增孵化區企業11個,目前已累計入駐37個項目,還有一批院士工作站正在建設中,去年獲評福建省級專家服務基地。
為了幫助海洋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壯大,市海洋局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既提供平臺,也提供資金——進一步建立健全海洋公共服務平臺共享機制,建成22個海洋産業公共服務平臺,2019年共對外提供科研服務11717次,同比增長14.6%;服務企業199家,同比增長25.2%,實現海洋資源、信息、設備共享。海洋金融創新服務順利推進,去年海洋産業創投基金完成第二筆項目投資600萬元,目前累計項目投資2100萬元。“海洋助保貸”已累計向海洋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970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
加強海域管控
確保生産有序安全
優美的濱海岸線風光,豐富的海洋資源寶庫,海洋是廈門堅持高品質發展、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重要載體。廈門不斷創新海洋管理執法機制,各涉海部門齊抓共治,堅決對各類涉海違法行為説不。近年來,廈門先後對非法養殖、非法採砂、非法經營餐飲船、非法捕撈等行為進行聯合打擊根治。去年立案查處各類海洋與漁業違法案件213起,移交公安、海警刑事立案偵查4起,拆除各類違法捕撈網1500余張,拆解涉漁“三無”船舶36艘,有力打擊了非法捕撈、非法電魚等各類涉海違法行為。
廈門與金門面臨著共同的海洋執法難題。近年來,我市積極主動與金門方面建立起快速便捷的溝通機制,使廈金實現常態化協同執法。目前,廈金協作機制已成為閩南片區海洋漁業執法系統與台灣有關方面展開溝通的主渠道之一,充分發揮了對臺涉漁事務溝通的橋頭堡作用。
每年颱風季,“海洋人”總是集體奮戰在防災抗災的一線。多年來,我市海洋防災減災整體水準始終處於全國地級市前列——首創海洋防災減災進社區機制,目前已進入7個社區;建成12個海洋氣象觀測站點(含海上浮標4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投入195萬元開展第二期海洋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項目,海洋災害風險應對能力進一步加強。準確預測去年第18號“米娜”颱風帶來的風暴潮災害,及時向市防指和沙坡尾、鷺江道等4個社區提出海水漫堤防範對策,避免了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細化民生服務
精準對接漁民市民需求
不久前,為期3年的漁船更新改造工作宣告完成,全市共有745艘新漁船陸續投入使用,全市漁業生産安全水準全面提升。市海洋局介紹,舊漁船更新改造工作不是簡單的拆舊船、造新船,其中涉及舊船拆解、老舊船證書登出、指標辦理、漁船選型、辦證審批等多個環節。海洋部門創新漁業行政服務模式,實行下鄉靠前服務,多次壓減審批時間,讓漁民便利、快捷地辦理業務。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改造後的漁船都安裝了先進的船載定位終端設備,進一步提升了漁船的安全性能。我市漁業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産優秀單位。海洋部門積極幫助有意願轉産就業的漁民。去年,我市集中開展漁民培訓1908人,超額完成全年培訓任務。目前有134名中、高級水産技術員持證到泰國、韓國、河北、山東、浙江、海南等地創業、就業。
為向廈門居民的餐桌安全負責,市海洋局嚴把水産品批發市場品質關。廈門建立市區聯動、檢打結合、産地執法檢查機制,強化批發市場水産品執法監管力度,建設“一品一碼”追溯系統,開展“一品一碼”執法綜合檢查,當前企業賦碼率55.17%,名列全省第一名。同時強化水産品檢測,全年完成例行檢測643批次,完成率107%;完成快速檢測148批次,完成率118.4%,合格率100%,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去年前三季度,農業部對我市水産品的例行性監測合格率達到100%。
引進來走出去
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
去年11月,包括海洋産業展覽洽談、海洋文化活動、海洋嘉年華活動及海洋國際論壇等系列活動在內的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吸引了來自49個國家的涉海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涉海中央及地方企業代表、參展商等超過1500人來廈交流,參會外賓和人數規模創歷史之最。經過多年培育,廈門國際海洋周已經發展成為權威發佈國家海洋政策、開展海洋國際交流與合作、繼續加快海洋對外交往的腳步的一大平臺。
去年,廈門繼續加快海洋對外交往的腳步,深化與世界各海洋國家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功召開2019年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PNLG)年會,來自9個國家 33個城市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廈門市人民政府被東亞海域環境管理區域項目組織(PEMSEA)授予“PEMSEA領導力獎”。舉辦多場針對東盟和發展中國家的海洋産業交流對接會,推進我市與東盟國家的海洋産業交流。
【2020年】
全市海洋漁業 繼續乘風破浪
(一)加快海洋強市建設
加快國家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陸海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建成海洋強市。
做好示範區2020年度重點任務、99項重點項目的責任分工和跟蹤落實。
做好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年底前完成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建設並投入使用。
啟動《廈門市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條例》的立法研究。
推進“智慧海洋”建設,完成“雪亮工程”-“台灣海峽動態監視監測系統工程”。
加強海洋産業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完成10個簽約項目、6個落地項目,計劃總投資突破10億元。
(二)拓展海洋都市漁業發展
拓展遠洋漁業發展空間,引導企業開闢印度洋、塞內加爾等新漁場。
推進高崎漁港“漁市遊”産業提升項目,配合翔安區加快歐厝對臺漁業基地建設。
推動漁業産業新發展,推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重點扶持2-3家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企業,發展特色水産苗種業。
辦好休閒漁業博覽會,強化展銷對接。
大力推進新型職業漁民培育,促進漁民轉産增收。
(三)強化海洋綜合管理
修訂和完善海上聯合執法制度。
開展行業亂象整治,違規網具、涉漁三無船舶得到有效管控,養殖回潮露頭就打。
加強漁業執法,打擊非法捕撈。
繼續海洋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和智慧網格化預報系統建設,打造廈門防災減災名片。
加強漁業安全生産監管,爭取全省安全生産優秀單位四連冠。推進漁港漁船綜合管理改革。
啟動漁港可視系統建設立項,提升廈門海洋漁船通導與安全裝備及漁港動態管理系統。
(四)做好海洋資源保護
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實施廈金海域共同放流,開展增殖放流效益研究。
開展水生動物保護試養救助,探索廈門灣養護型、休閒型海洋牧場建設。
完成下潭尾濱海濕地生態公園二期主體工程,形成紅樹林旅遊景觀,開展紅樹林種質保育工作。
(五)深化海洋國際合作交流
推進國家在廈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
推進第三期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實施,爭取入選第四期項目。
深化與海絲沿線國家(包括東盟國家)在海洋科研、海洋産業、海洋人文等方面交流與合作,積極爭取參加2020年聯合國海洋大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