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和組織關鍵技術攻關,貴州連續多年開展“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累計走訪2305家科技型企業,徵求1111條技術需求,納入項目指南組織攻關,為企業開展技術鑒定,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企業數量4年翻了三番、加計扣除額4年翻了兩番。
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開展“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發放科技創新券、建設科技政策超市綜合服務平臺和試行科技專員等,貴州持續為企業創新排憂解困,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創新主體增量提質。
對話交流搭合作平臺
“多年來,公司共參與過3次以上‘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活動,對貴州科技政策支持內容、科技項目支持方向等了解更加深入。”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海偉説。
在與省科技廳面對面交流過程中,該公司就申報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相關問題進行詢問和交流,希望得到研發資金支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競爭力。針對公司需求,省科技廳有關人員對研發活動進行指導,並就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研發費用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等政策進行解讀。
2022年,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獲得2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資金支持,共獲批經費120萬元。
“通過‘千企面對面’走訪調研,企業的主要需求集中在科技政策獲取渠道不暢通、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不準確,亟須高層次、高品質技術人才,希望搭建平臺促進企業與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産學研合作關係等。”省科技廳戰略規劃處處長陳積介紹。
2021年,省科技廳通過線上技術需求徵集、召開座談會,對現代化工、基礎材料等重點企業進行走訪,共收集358家企業提交的557條技術需求,涉及十大工業産業、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
科技創新券激發活力
“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説,不斷優化改進産品配方、研發新産品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科技創新券為公司科技研發、對外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力資金支持。”貴州天潤達科技有限公司檢驗檢測中心主任王聚恒説。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規上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該企業主要産品為流延聚丙烯(CPP)複合助劑。這種納米複合助劑,具有透明、耐寒和耐衝擊性好的特點,無須改變樹脂原有的生産工藝和設備,就可生産出性能更優的産品。
2017年3月,該企業與賣方研究所簽訂技術開發合作合同,共同進行納米複合助劑的綠色産業化技術研發。基於貴州省科技創新券政策支持,合同雙方在省技術市場系統內申請科技創新券項目資助,共計47萬元。該項目2018年6月獲批,並於2020年8月通過驗收。項目執行期內,買方分7次向賣方全額支付技術服務費,2020年8月,在省技術市場系統內申請兌現。經省科技廳嚴格審查,2022年4月,該項目通過項目兌現申請並完成公示。
“為解決企業産學研合作創新需求,省科技廳採取普惠方式,向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券,對企業與科技創新服務單位市場化約定的創新行為進行資助,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處長熊慶説。
2015至2021年,全省共發放23期科技創新券,800多家企業獲得券額1.7億元。其中,422家企業已完成兌現,兌現總金額達7015.05萬元。
科技政策超市精準服務
“科技政策超市是‘一站式’高度集成化的綜合服務平臺,不僅功能強大,獲取信息高效、精準,而且使用簡單,介面簡潔、友好。”省科技廳副廳長楊松説,平臺數據主要來源於開放共享的政務信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技術成果和技術需求,以及“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等活動中徵集到的需求等。
為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貴州深化科技政策超市建設,旨在解決企業和科技人才政策難找到、難看懂、難兌現的問題,精準服務企業創新主體,引導科研人員貼近市場需求開展創新活動。
楊松介紹,科技政策超市就是一個企業創新政策“計算器”。企業輸入自身信息後,通過政策“計算器”,將智慧匹配與企業創新相關的政策點,以及相關聯的科技人才、技術成果,企業可根據需求進行供需對接。還可進行自測自評,測評出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新型研發機構支持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標準,擬申報項目是否重復等,供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稅收減免、申報科技項目等參考。
結合正在開展實施的“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科技特派員制度、科技專員制度等,省科技廳將以科技政策超市建設為抓手,重點圍繞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型企業“育苗扶壯”科技服務——落實企業創新優惠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升格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升格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上市掛牌融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