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一種基於柔性直流互聯的微電網集群自律協同控制系統”等34項專利被授予2021-2022年度貴州省專利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貴州重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30%以上。2022年1至11月,全省授權專利2.7萬餘件,其中發明專利3332件,同比增長27.6%。
另一個體現知識産權品質的數據也表現不俗,即知識産權直接“轉化”為資産。截至2022年12月中旬,貴州省專利、商標質押登記金額21.89億元,同比增長239.38%,增速位列全國第二,其中企業通過知識産權質押方式,已獲得銀行貸款15.73億元。
創新驅動 量質齊升
知識産權是科技創新的晴雨錶。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省有效發明專利近1.76萬件,同比增長17.5%。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大數據電子信息業的比重名列前茅,這意味著貴州數字經濟核心技術發展持續向好。
黔貴大地,企業創新活力強勁。以目前全省發明專利最多的貴陽市為例,過去5年,貴陽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34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28件。
近年來,貴州全面加強知識産權高品質創造和高效益運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根據規劃,今後5年,貴州創新能力將持續增強,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
2022年,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重大進展,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成立,特種化學電源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重組,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個,貴州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成立。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被反復提及28次,在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貴州正在加速前進。
“知産”變現 紓困增效
“按照質押貸款金額的0.2%給予銀行激勵。”這是2022年《貴州省知識産權資助辦法》修訂後新增的一條具體財政獎補政策,大大提高了銀行向企業提供知識産權融資貸款積極性。
2022年,20多家銀行分支機構發放質押貸款後獲得資助激勵。其中,10多家銀行分支機構首次嘗試開展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業務。
“針對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我們創新推出科技信用貸。僅2022年,為當地企業發放科技信用貸8000余萬元。”郵儲銀行安順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客戶經理謝磊介紹。
為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創新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激勵政策,廣泛調動銀行質押融資積極性,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
2022年,貴定縣恒偉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進入高速發展期,共使用17項專利權向金融機構融資1820萬元,解決了研發、生産、品牌宣傳的資金短缺問題。
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急需資金支付上游供應商公司。建設銀行貴陽京瑞支行通過科技金融專屬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投放”,運用知識産權質押為公司授信1.5億元。
此外,為持續調動銀行機構積極性,貴州省知識産權局收集整理了全省擁有高價值核心專利、知名商標品牌的優質“白名單”企業200多家,及時向銀行推送,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對接和選擇。
健全制度 強化保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1月11日,貴州省首家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貴陽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通過驗收。據介紹,該保護中心將大力打造“一站式”知識産權保護載體,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同時,面向貴陽、貴安開啟高端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專利快速審查“綠色通道”,大幅縮短專利申請案件審查時間。如發明專利授權將由平均22個月縮短到3至6個月。
隨著全省各地科學産出、研發投入、知識産權申請等不斷增加,貴州知識産權事業快速發展。
從制度建設看,貴州已將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納入各市州推動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營商便利度”指標內容。
從維權方面看,1月20日,全省首例知識産權領域涉案企業合規案在貴陽公開聽證。自2021年起,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貴州省知識産權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知識産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推動在全省構建起各級知識産權管理部門與各級法院的訴調對接工作溝通機制。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計受理調解知識産權糾紛1158件,調解成功569件,分別增長81.8%、177.6%。
根據《貴州省知識産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知識産權強省建設遠景目標綱要》,貴州圍繞知識産權“全鏈條”共提出17項預期性細化指標。其中,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速”作為重要指標列入,表明瞭貴州省“十四五”期間知識産權工作量質並重的原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