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鄉村美了 産業旺了 日子更甜了
2025-04-22 09:57:12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幸福感是什麼?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鎮肇興村黨委書記陸衛敏看來,幸福感是旅遊豐收的喜悅、産業增收的踏實。

  鄉村全面振興,黨組織必須率先走出一條路。這幾天,陸衛敏一邊忙著和村裏的黨員討論茶園的擴建規劃,還要到村集體餐飲特色示範店,“旺季來了,得再研究幾道特色菜。”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辦好老百姓的事,關鍵在於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搞好鄉村治理。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貴州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總載體,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唱響美麗鄉村時代強音。

  築牢鄉村高品質發展根基

  又是一年春來到。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白墻青瓦與金黃花田相映,農家院落飯香嫋嫋。“這就是鄉愁。”遊人紛紛點讚。

  如何築牢鄉村高品質發展根基?花茂村牢記囑託,錨定“美麗鄉愁”,繪製“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畫卷。有數據為證:十年間,花茂村累計接待遊客859.5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36.92億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動力核心”,推動高品質黨建與産業振興深度融合,各地深耕“黨建+産業”實踐,舉措精準落地,成果豐碩盈目。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

  我省以黨建引領匯聚振興動能,在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踐中,統籌推進農業提質增效、鄉村煥發新顏、農民增收致富。

  2024年,一頂“後進村”的帽子讓貴陽市清鎮市衛城鎮栽江村黨支部書記蔡尚碧一度抬不起頭來。

  如何打好這個翻身仗?以抓黨建、強治理、優服務破題,栽江村推行村“兩委”聯繫村民小組、“承諾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方式,提質升級特色産業,村民在發展中共享紅利。

  貴州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緊緊盯住強化鄉鎮黨委龍頭作用、築牢鄉村振興一線戰鬥堡壘、建強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隊伍、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持續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著力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以黨建“紅色引擎”驅動鄉村振興。在廣袤農村,黨的政治優勢與組織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動能:特色産業蓬勃興起,幹群合力持續凝聚,內生動力不斷激活。

  鍛造新時代“三農”工作隊伍

  辦好農村事、實現鄉村興,既需強堡壘固本,更需硬隊伍夯基。

  去年9月,全省1.5萬名村黨組織書記接受了一次高規格、高品質、高效率的集中培訓,“學”先進、“找”差距、“曬”成績、“比”作為。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

  鄉村振興主力是農民,而農村黨組織書記是這支隊伍的主心骨。他們積極做給群眾看,主動帶著群眾幹,千方百計讓農民腰包鼓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農業産業強起來。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類人才共同書寫。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扛起鄉村振興重任,投身鄉村廣袤天地。

  ——黔西南州興義市則戎鎮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23年如一日,帶領群眾發展金銀花産業,農戶每年穩定增收4萬元。

  ——安順市紫雲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黨支部書記黃恒禮壯大隊伍建機制,織牢鄉村治理小網格,引導群眾向善向美。

  ——銅仁市碧江區黨員致富帶頭人聶淑珍帶著“春風化雨”系列酸豇豆在電商平臺打響名號,越來越多群眾通過種植蔬菜增收。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精準識才選才是關鍵。各地實施“動態摸排+分類培養+精準賦能”人才選育機制,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尖兵成為鄉村高品質發展生力軍。

  貴州深入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落實村級後備力量“雙培養”,挖掘懂産業、會經營、有技能、有情懷的“田秀才”“土專家”。築巢引鳳,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培育新農人,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譜寫業興民富篇章

  這幾天,石濤忙得團團轉,一邊趕制黃粑,還要與廣州、昆明等地的電商商談價格等事宜。

  2021年10月,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與田壩村聯合成立山水苗韻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化屋黃粑”品牌。

  作為公司總經理,石濤坦言發展信心十足。“‘化屋黃粑’已在各大超市上架銷售,不僅賣出了省,還火到了國外,年産20萬斤,去年銷售額達280萬元。”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是群眾增收的保障。

  行走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各地切實發揮黨組織作用,聚焦比較優勢,引領鄉村産業發展,帶動群眾同奔致富路的生動場景。

  “過去荒山長雜草,如今油茶結‘金果’。”松桃自治縣正大鎮各村黨支部領辦産業合作社,建強村富民工坊,農戶直言:“每畝增收2000元,‘暖暖的依靠’比啥都實在。”

  山上長成“搖錢樹”,土中鑽出“金疙瘩”。

  眼下,威寧自治縣150萬畝馬鈴薯播種已近尾聲,20萬畝蔬菜基地種植熱火朝天,21萬畝蘋果在春風中舒枝展葉。僅去年,全縣農業總産值達251.25億元。

  産業興旺,農民才能實現“穩穩的幸福”。在威寧自治縣觀風海鎮勺口村村民馬永相眼裏,馬鈴薯就是自己幸福的源泉。“有好種,有農機,效率一下子就提上來了,畝産預計能翻一番。”

  從烏蒙山區到苗嶺腹地,貴州築牢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將鄉村高品質發展“硬要求”轉化為強産業、富腦袋、挺脊梁的“軟實力”,各地黨組織領著辦,黨員帶頭幹,村民一起賺,鄉村美了,産業旺了,日子更甜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華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