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綠色鄉村振興 優茶領軍脫貧
湖北省巴東縣羊乳山茶園(攝影 向勇)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楊夢蝶):“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就能掙錢了!家庭賺錢兩不誤!”今年47歲的田國鳳是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溪丘灣鄉白灣村一組的留守婦女,家門口建起了茶廠,田國鳳就在茶廠上班。巴東,集“老、少、邊、窮、庫”于一體,322個村中有118個重點貧困村,經認定的貧困人口達17.25萬,是武陵山片區實施精準扶貧的“主戰場”。巴東縣將茶葉當作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來抓,茶園面積年均遞增萬畝以上,迎來了茶葉産業發展的春天。
創建老百姓家門口的“鐵飯碗”
杜海蓉是湖北省巴東縣溪丘灣鄉的農民,家有兩個女兒,上還有年邁多病的父母,所以她不能外出打工。當地大力發展的茶産業改善了這個貧困家庭的生活,給杜海蓉帶來了希望。
杜海蓉説,她種茶已有四五年,村裏負責培訓,茶苗和肥料都是國家提供,如今自家擁有4畝茶園,加上自己在家門口的茶廠上班,一年賣茶和打工的收入能達到4萬元。
儘管孩子讀書、老人看病都需要錢,困難仍然很大,但杜海蓉對未來繼續種茶致富充滿信心:“我們種茶,國家給了很大幫助。我對脫貧很有信心!”
據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單艷平介紹,按照“500畝村為起點,1000畝村為重點”標準,巴東縣2018年採取基地規模化、茶苗良種化、管理科學化的辦法,在沿渡河、官渡口、溪丘灣等鄉鎮新建1.6萬畝基地,打造長遠致富的“金飯碗”。2014年起,巴東縣茶葉基地年均遞增超過萬畝,4年面積實現翻番。其中推廣的鄂茶1號、鄂茶10號、黃金茶1號等無性係茶樹良種覆蓋率達54.2%,目前長勢良好。巴東縣幹部群眾對茶葉産業發展已形成共識,巴東縣政府每年預算5000萬元茶産業資金,用於茶苗、茶葉機械等補貼,12個鄉鎮在建適度規模、適度連片的新茶園,基地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杜海蓉(左)在茶園採摘茶葉 (攝影 楊夢蝶)
利用自身獨特的生態優勢,巴東縣近年來加大對茶産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從全産業鏈對茶産業的各個環節進行産業發展扶持,走出了一條以發展茶業為代表的“精準脫貧”之路。
技術扶貧才是脫貧根本
今年45歲的周宗國是湖北金茗農業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以前周宗國是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家中的兩三畝地。“那時候每天能把一家人的口糧糊走就算不錯了。”周宗國回憶道。2008年,湖北省巴東縣溪丘灣鄉家建起了茶葉加工廠,周宗國決定去試一試,這一試就是10年,周宗國也從一名普通員工成為了廠裏的技術頂梁柱,現在,他除了茶葉採摘旺季,其餘時間都在各村的田間為鄉親們做技術指導。“技術扶貧才是真正的扶貧,農民有了技術和知識,才能真正的改變貧困的現狀,才能真正的將我們的勞動成果最大價值化。”周宗國感嘆道。
周宗國(左)在茶園對茶農做技術指導 (攝影 楊夢蝶)
“從思想上扶貧,才能真正的脫貧。”湖北省巴東縣副縣長雷玉龍説道。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湖北省巴東縣農業局就組織全縣的茶農分批次外出參觀學習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並定期請技術專家到茶園現場授課,手把手地幫助茶農們提高茶葉的種植技術。
企業抱團出擊 攻堅克難共扶貧
巴東縣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滋養出真香茗、金果、沙嶺、神泉、金茗等一批綠茶知名品牌,巴東縣現有茶企有70多家,在“2017國際茶業大會”上,巴東縣首次推出全縣茶葉公用品牌——巴東郡貢茶。
2017年9月,巴東縣茶産業協會正式成立,32家市場主體抱團推動茶葉標準化、産業化進程,打造巴東茶葉名氣、巴東味道。2017年10月,巴東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全國重點産茶縣”稱號。2017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巴東縣委主要負責人4天跨越4省市“追商”,給意向來巴東縣投資的茶商吃下“定心丸”,國內四大知名茶企由此將陸續落地巴東。
2018年5月18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巴東縣委縣政府帶領著巴東10多家重點産企業前往赴會。
此次盛會上,巴東展位的“巴東郡貢茶”,引起了高度的關注,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訂單量也日趨飆升。湖北金茗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鄭遠剛説:“在杭州茶博會上,我們簽下了一百多萬的訂單,5月22號工廠已經開始了24小時全面加工,一定要在客戶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産品的加工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