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安:生態文明建設助推老河口高品質發展
圖為老河口市委書記鄭德安。新華網 吳文華 攝
新華網武漢6月6日電(肖進安 吳文華 李曉笛)近年來,湖北省老河口市打出了“崗地江南、水鄉花都”的城市名片,提出了建設“百里生態丹渠”的構想,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亮點紛呈。老河口市有哪些具體做法?下一步將如何推進?老河口市委書記鄭德安日前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圖為老河口市委書記鄭德安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發 劉兵 攝
新華網:為打造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明珠城市,老河口生態建設亮點紛呈,請您介紹一下具體做法?
鄭德安:生態文明建設是頭等大事,我們在生態建設方面既有很好的優勢,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任務繁重。我們正在創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全國園林城市,推進全域生態建設。但僅僅是生態建設遠遠不夠,還要做好環境保護。
化工是老河口的傳統産業,通過高標準的規劃和頂層設計,我們從基礎設施到化工企業的退城入園,投入20多億元,實現了轉型升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在環境保護這一塊,我們下工夫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廠和雨污分開管網城區基本建成,正在向全域農村延伸。垃圾這塊,近兩三年,我們投入非常大,從兩年前每天收集100多噸垃圾,到現在每天可以收集到250噸垃圾,垃圾收集率是比較高的。空氣品質這塊,燃煤鍋爐基本淘汰完畢,大氣的排放、工地的管理,這些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治,效果明顯。面源污染方面,我們2017年取締了29家禁養區的畜牧養殖企業,全方位開展水體整治、廁所革命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置,具體做法是減量化、控污染、全收集、廢物利用。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補齊短板,把老河口市建成森林城市、生態城市,真正成為漢江流域的綠色明珠城市。
圖為航拍老河口引丹渠。新華網 李曉笛 攝
新華網:老河口近年來打出了“崗地江南、水鄉花都”的城市名片,這方面老河口有什麼優勢?
鄭德安:打出“崗地江南、水鄉花都”城市名片,是立足於本地區的資源優勢。老河口版圖1043平方公里,53萬人,面積人口規模適中、微丘小崗、地勢平緩。因丹渠自流水而使得昔日的鄂北旱包子變成了土肥水美的田野,從空中俯瞰就像一個大公園。我們有條件大規模發展花果苗木産業,有上十萬畝的梨桃水果基地,有一萬多畝的油牡丹産業基地。我們圍繞“水”字做文章,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産業,用我們的優質水源發展現代水産養殖,我們的畜牧業、水産業發展形勢特別好。
與此同時,我們推進全域綠化,誓把“崗地”變“江南”,把水資源的優勢變成我們的産業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水鄉花都”的全域旅遊品牌。在未來三五年的時間裏,我們所夢想的“崗地江南、水鄉花都”一定能變成現實。
圖為航拍引丹渠清泉溝隧洞進水口。新華網 李曉笛 攝
新華網:請您談談老河口在落實河湖長制方面的具體做法。
鄭德安:老河口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我們在推進河湖長制的時候,基本上是全覆蓋,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水庫,甚至每個堰塘都有責任人。通過強有力的行政措施,督促大家在污染控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方面履職盡責。
在國土綠化方面,我們在所有水庫承雨面積範圍內推進退耕還林;大力推進有機谷建設,在全域範圍內少用或不用化肥。這些事情就需要河湖長去落實。檢測水庫水質時,如果惡化了就要追究河湖長的責任。河湖長的重要任務實際上就是生態建設、環境保護。
圖為航拍老河口引丹渠。新華網 李曉笛 攝
新華網:從2015年開始,老河口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百里生態丹渠”的構想,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鄭德安:老河口2015年開始啟動“百里生態丹渠”建設,應該説成效非常明顯。以“百里生態丹渠”建設為引擎,拉開了老河口市大規模國土綠化、生態建設的序幕。
開展“百里生態丹渠”建設以後,整個丹渠沿線70多公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已經是3A級景區了,我們正在打造4A級景區。
“百里生態丹渠”建設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探索了以産業化、市場化的手段來推進國土綠化的模式。丹渠兩岸4000多畝花果苗木生機勃勃,綠水荒岸變成了“金岸銀岸”,成了未來4A景區的綠色銀行。2016年11月份,湖北省政府在老河口市召開了湖北省國土綠化推進會,這是對我們工作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圖為引丹渠建設歷史照片(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提供)。
新華網:作為老河口市委書記,您是如何看待丹渠建設歷史的,如何評價丹渠精神?
鄭德安:丹渠見證了老河口市上世紀七十年代,或者説解放以後艱苦創業的歷史。那個年代大型水利都是肩挑背扛,當時丹渠建設人數最多的時候達18萬人,有很多民工為丹渠獻出了生命,也凝聚著很多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心血汗水。所以我們搞4A級景區建設的時候,不僅要抓生態建設,也要挖掘它的創業史和革命文化。
丹渠精神激勵著我們老河口一代又一代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激勵我們擔當有為、艱苦奮鬥,為百姓謀福利,我們要繼續弘揚丹渠精神。
新華網:老河口市委市政府目前主抓的重點工作是什麼?
鄭德安:十九大以後,我們結合老河口實際,提出要突出抓好黨的建設、高品質發展、文化工程、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像空氣,生態像陽光,文化和生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絕不可缺,是“軟實力”。高品質發展是經濟實力的“硬支撐”,只有高品質發展,才能增強競爭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準。黨的建設是重要保障,時刻不能放鬆。鄉村振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