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魏河百媚生 遊客留下賞花錢
上圖為魏河村一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鴻、通訊員劉振宇攝)
魏河村,應城市城北辦事處的一個小村落,千百年來,嫻靜優雅。
魏河人愛笑,男女老少,莫不如此——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民窮得揭不開鍋,但鄰裡之間依舊笑臉相迎,一團和氣;
2016年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侵襲,他們笑對天災,積極生産自救;
如今,他們笑得更開心了,村容越來越美,産業越來越旺,紅紅火火的日子越過越有味。
苦笑中,守著金山討飯吃
魏河村沒有特別之處——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農村,青壯年勞力蜂擁外出,只剩婦孺老幼駐守田園,村裏臟亂、土地荒蕪、産業凋敝……
當了31年村黨支部書記的曾友平説,其他村灣沒落的“病灶”在魏河村都能找到,“老百姓淳樸,日子過得苦,但相互之間和睦相處。”
為了振興魏河,村兩委使出渾身解數。2009年,湖北省農業廳確定建設以魏河村為核心區、輻射周邊12個村的湖北省高標準油菜示範基地。
歷史機遇來之不易,扶持政策貨真價實。曾友平帶著鄉親們種油菜,面積一路上升。
然而,短暫的新鮮很快被不理想的收成沖淡。以2014年為例,油菜畝産約450斤,當年收購價格為1.8元/斤,畝産值810元。如果再扣除種子、農藥、化肥以及人力成本等,落在農戶口袋裏的收入所剩無幾。“油菜能當飯吃?”在農戶們眼中,油菜種植投工投勞大,遠不如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省力省心。曾友平曾親眼看到,農戶白天按照要求種下菜籽,晚上又刨出來。
老曾急過、惱過,但細想下來,也能理解。魏河村238戶1210人,旱田、水田加起來只有1730畝,種油菜,還須嘗“甜頭”。幾經爭取,最終,應城市農業部門免費提供菜籽,農忙時節提供機械作業,收穫季節還幫忙銷售。魏河村的油菜種植面積總算保住了,但農戶們的荷包並沒有鼓起來。
沃野中,遊客留下賞花錢
魏河油菜的名聲日漸壯大,每年初春時節,賞花的遊客越來越多。
一開始,人們沒在意。“人家來看幾眼花,拍幾張照,然後坐著小車就走了,跟咱有啥關係?”花團錦簇,車來車往間,村民們一無所獲。
慢慢地,收入來了——
車多難停,有遊客看中農家大院,停幾個小時,走時留下幾張零錢;
口渴難忍,有遊客找到老鄉家裏討水喝,幾枚硬幣當做答謝;
臨別之際,有遊客看上田地裏的新鮮蔬菜,不問價錢也要裝上幾塑膠袋。
油菜不僅能榨油,還能做旅遊!魏河不僅能住人,還能吸引人!找準了致富路,曾友平和鄉親們樂了。
2017年,魏河村獲批省級美麗鄉村試點村,在湖北省綜改辦、應城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魏河村多方籌集資金578萬元,拉開了舊貌換新顏的序幕。至2017年底,全村拆除、改建危舊房屋53間,遷移墳墓402座,硬化路面2.56公里,安裝路燈50盞。
美起來,亮起來,村民跟著富起來。
2018年3月至4月,來此賞花遊客超過1萬人次,魏河村旅遊經濟收入有60萬元。村民曾祥明把自家三間房改造成餐廳,月銷售額有7萬多元。“不算多,不算多,賺了點小錢。”見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曾祥明喜笑顏開。
憧憬中,鄉愁點點入夢來
跨過富水河的石橋,左手邊一座涼亭坐落果園之間,右手邊一條長廊盤桓水塘之畔,正前方百餘位女士跟隨音樂翩翩起舞,路燈下的男人們以棋會友。
如今的魏河村變的是村容村貌,不變的是和諧相依。
拆除、改建危舊房屋,沒有一人阻工;遷移墳墓,沒有一人鬧事。村民魏雙伢説:“誰阻工,誰鬧事,誰就是魏河村的罪人!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農村變美了、變富了,更讓農村的希望回來了。”
魏火山,地道的魏河村人,經過多年在外打拼,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想回家了,連續多年個人出資,聘請村裏的民間藝術團在春節期間踩高蹺、鬧龍燈、舞獅子。他説,樹高千尺離不開根,好想找回兒時的記憶。
想回家的,何止魏火山一人?
一年來,隨著家鄉巨大的變化,數十位曾經離開的魏河人渴望歸來。
沒有宅基地,咋回得來呢?曾友平能理解,但也無能為力。“當初選擇離開,因為魏河窮、苦,看不到希望,現在我們找準了出路,可以揚眉吐氣了。”以前別人問曾友平是哪人,他只能模糊地回答“城北的”,現在可以自豪地説“魏河的”。
僅僅一年,魏河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才剛剛起步。在曾友平心中,一幅更大的藍圖已經勾勒出來——利用現有土地打造油菜花和紫薇花觀賞區,引進草莓、藍莓採摘園,配套的農家樂餐廳已建成,民宿設施已啟動,體驗式榨油作坊正在規劃。“再給魏河兩年時間,保證讓這裡更美、更富,讓所有人來到魏河就不想走。”他説。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峰、通訊員劉振宇、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