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兵蟹將“唱戲” 老河口欲打造鄂西北最大稻漁共作基地
圖為老河口市薛集鎮馬崗村稻漁共作基地。新華網 肖進安 攝
湖北省老河口市9月28日舉辦的首屆“蝦兵蟹將”節,吸引了不少媒體、專家和遊客的目光。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地處鄂西北崗地的老河口,屬典型的“旱包子”,十年九不收,滴水貴如油。如今,通過引丹渠引入丹江口水庫一庫清水,缺水的崗地早已變成了“崗地江南”,而打造鄂西北地區最大的稻漁共作基地則成為了老河口的新目標。
老河口地處漢水中游東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點——丹江口水庫下游30公里處,正在實施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穿境而過。老河口雖屬丘陵崗地風貌,但境內水網密布,漢江過境57.8公里,26條河流縱橫交錯,57座水庫星羅棋佈,萬口池塘點綴其間,呈現出一片“崗地江南”的特有景觀。
新華網採訪團隊在老河口薛集鎮馬崗村採訪時看到,金秋時節,成片的稻漁共作基地裏,水稻長勢喜人。而在綠油油的水稻田邊的回型水塘裏,不時有小龍蝦爬到岸上,被田邊的圍擋擋住,最後不得不悻悻然地返回水田。當地工作人員告訴新華網團隊,如果氣溫高一點,裏面的螃蟹也會爬出來“曬太陽”。
這裡的水田裏,豎起了“中部地區最大稻蟹共作基地”“中部地區最大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兩塊牌子。負責這片基地的是老河口引進的湖北蘇亞水産有限公司。據了解,公司董事長杜亞是江蘇人。2012年1月,杜亞應老河口市水産局邀請,來到老河口市“2611”工程——薛集鎮西排子河現代漁業示範園,創辦萬畝有機大閘蟹養殖基地。與老河口市西排子河開發公司簽約後,2013年年底租賃水淹地及魚池1200畝,建成河蟹苗種養殖基地。
接受新華網採訪時,杜亞介紹,2014年5月公司成立後,在西排子河沿岸流轉土地近5000畝,以“稻蟹共作”、“稻蝦共作”模式,從事大閘蟹和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目前,“稻蟹共作”面積有1500畝,“稻蝦共作”面積也有1500畝,養殖面積均為中部地區最大。
圖為老河口市薛集鎮馬崗村稻漁共作基地養殖的小龍蝦。新華網 肖進安 攝
談到為什麼會選擇老河口建設大閘蟹和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時,杜亞説,當時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朋友介紹老河口有一個萬畝現代漁業産業園,於是就來這裡取水取樣。通過實地了解,他發現這裡的水是丹江口水庫裏的水,土壤是黃土,偏向黏土,很適合養殖大閘蟹。就這樣,稻田養殖大閘蟹項目很快落地,後期又新增了澳洲淡水龍蝦項目。他表示,螃蟹在稻田裏養殖,一方面螃蟹可以吃蟲子,農田不打藥,而且螃蟹的排泄物成了水稻的天然肥料。另外這樣的放養環境,也保證了螃蟹特別好的品質。
老河口版圖面積只有1043平方公里,但宜漁資源豐富。據統計,老河口市水域總面積達22萬多畝,宜漁稻田16萬畝。老河口市水産局長李萍向新華網介紹,老河口從2014年開始推廣稻蝦、稻蟹養殖,把“稻蝦共作”産業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2018年,老河口市出臺了《稻蝦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老河口市促進稻蝦産業發展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截至目前,老河口市共建有五個稻蝦、稻蟹養殖基地,“稻蝦共作”面積將近上萬畝,已形成以薛集鎮、竹林橋鎮、仙人渡鎮、袁衝鄉為示範核心區,以蘇亞水産有限公司、漁家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遠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楚銀鑫養魚專業合作社、正農水産有限公司為引領的發展格局。
湖北遠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萬畝“稻蝦共作”基地位於仙人渡鎮南部。據了解,目前,已建成蝦池2900畝,産出優質龍蝦5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公司技術人員介紹,仙人渡緊靠漢江,是水稻種植大鎮,這裡是“稻蝦共作”的好地方。因為水質越好,小龍蝦的品質也越好。一隻蝦苗長到成蝦,要經過10多次蛻殼,但水體富營養化會影響蛻殼,不利於生長。但在清水中,蛻殼幾乎不受影響,長成後蝦殼呈青灰色,個頭比普通龍蝦大一些,價格也要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