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有望“四季常有”
圖為:鳥瞰洪山寶塔下的菜薹,正是“塔影鐘聲映紫菘”。(本版圖片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攝)
又是一年冬來到,洪山菜薹也迎來了上市旺季。
這盤珍饈傳承千年,因長于塔影田、鐘聲地而聞名。但一直以來,因其一年只能種一季,且對土壤和氣候條件要求苛刻,致使原産地産量有限,較少走上一般市民的餐桌,制約了其産業化、規模化發展。
武漢市洪山區城鄉統籌發展局負責人介紹,為解決洪山菜薹供應期短的問題,2018年夏季洪山區組織洪山區洪山菜薹産業協會及相關企業遠赴青海省,嘗試反季節試種洪山菜薹並獲得成功,2019年將繼續擴大在青海的試種規模。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市民將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非大棚種植的洪山菜薹。
40年前,洪山區尚是武漢市的“菜園子”,最高峰時曾供應著武漢市86%的蔬菜,洪山菜薹的種植面積更達萬餘畝。如今,洪山區城市蝶變、産業升級,已成為武漢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洪山菜薹的種植面積也逐漸縮小。2004年開始,洪山區採取系列措施保護洪山菜薹,不僅將石牌嶺附近80.13畝原産地納入保護“紅線”,還申請了湖北省第一例蔬菜鮮品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如今,洪山區已成立洪山菜薹産業協會,實現統一品種、統一栽培、統一農資、統一品質、統一品牌和統一銷售。與此同時,洪山區不斷擴大洪山菜薹種植面積,增加産量,使昔日“金殿禦菜”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洪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海反季節種植成功,又為洪山菜薹的傳承、推廣及産業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發現,2018年入冬後,各洪山菜薹生産企業摩拳擦掌,或挺進超市,或簽約海外,在洪山菜薹産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生産的道路上高歌猛進,正讓這傳統品牌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