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9-09-03 17:54:19|來源:新華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8年10月29日,襄陽市持續放晴,迎來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生長在護城河湖畔的法國梧桐、水杉等落葉喬木的葉子已逐漸變黃,秋色漸濃,景色宜人。 楊東 攝

  編者按:70年砥礪奮進,喜迎滄桑巨變;70年櫛風沐雨,書就壯麗詩篇。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臨之際,新華網湖北頻道推出《壯麗70年·巨變看楚天》系列策劃報道,將從高品質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工程建設、地方經濟建設等多方面反映湖北70年來的輝煌成就、發展巨變。9月2日起,推出“地方篇”襄陽報道中的首篇《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的“襄陽力量”》。

  風起漢江畔,激蕩兩岸潮。穿越2800年曆史時空,跨越70年滄桑巨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這個自古以來“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正在歷史的嬗變中站穩新的歷史方位,奏響時代強音,書寫高品質發展的宏大篇章。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9年7月25日,襄陽市紫貞公園內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各種喬灌木等綠植鬱鬱蔥蔥,與人工湖、遊步道、生態景觀一起,構成了城市最美的底色。 楊東 攝

  “一極兩中心” 標定新方位

  襄陽東津新區,一座建設中的新城。

  筆直寬闊的馬路兩旁,相伴著高低錯落的綠色植物帶。標識清晰的綠道、隨形而建的小公園掩映其中,像城市擴張的綠肺,徜徉其間,賞心悅目。

  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工地建設繁忙;地面下,巨大的管廊如血管般縱橫交錯在城市的心臟。一走進這裡,便感受到一片蓬勃景象。

  陪同採訪的襄陽市委宣傳部幹部江偉兵介紹,東津新區是襄陽市按照國際化高水準建設的現代化城市功能新區。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阡陌,自2012年獲批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以來,如今已逐漸崛起一座新城。

  不遠處,一座氣勢恢宏、帶有濃厚楚風楚韻風格的地標性建築引人注目。高聳大氣的穹頂上,兩條寬大的波形弧線勾勒出動感的飛檐,自然地在空中延伸,猶如穿城而過的漢江,銀練當空。

  這是即將建設完工、計劃年底通車的東津高鐵站。

  漢十、鄭萬及未來襄常高鐵三條高鐵線路匯集於此,襄陽也將迎來“高鐵時代”。年底通車後,從襄陽到武漢僅需1小時,到西安只需2小時,到北京僅需4小時。

  不僅是高鐵,重載貨運鐵路——蒙華鐵路也將於2019年底建成通車。這個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煤大通道,襄陽被放在全線最主要的節點。設在襄州車站是蒙華鐵路線上唯一的分解站,相當於在襄陽建起了一座大型的煤炭轉運站。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曆史上的交通要衝地位,正在被未來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重新書寫。

  2018年國家頒布實施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以及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賦予了襄陽建設“一極兩中心”的新使命,明確要求“襄陽進一步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水準,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充分説明襄陽在全國、全省發展格局中一直以來所佔據的分量。

  “一極兩中心”,同時也標定了襄陽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8年5月26日,東風日産襄陽工廠首輛新款熱銷車緩緩駛下生産線,這是該廠生産的第160萬輛整車。 楊東 攝

  經濟“加速度” 發展“排頭兵”

  站在新方位,擔當新使命,襄陽用加快發展展現新作為。

  有一種速度叫“襄陽速度”:自2008年以來,襄陽經濟總量九年翻兩番,2017年更是突破4000億大關,並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二,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襄陽速度”。

  2019年上半年,襄陽繼續“加速度”。初步核算,上半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高於全國增速1.7個百分點。

  工業作為經濟“壓艙石”,對上半年襄陽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首先是汽車産業的穩步發力。襄陽作為全國第八大汽車城,汽車産業在其工業版圖中龍頭地位突出。上半年在國內車市呈兩位數下降的不利形勢下,襄陽汽車産業繼續實現平穩增長。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表現搶眼。正著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襄陽,目前擁有近200項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專利和實用技術,建有國家及省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平臺6家,全市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産的企業及院所40多家,佔湖北省的半壁江山,並已成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示範生産基地。

  清研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項目,主要就是服務於新能源汽車檢測。項目完全建成後,可年檢測新能源汽車3萬台,實現産值2億元,稅收2000萬元。

  除了汽車産業,襄陽其它製造企業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在湖北時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這裡下線的國內首臺25米曲線半徑新能源多功能作業車,已出口海外。

  湖北嘉輻達節能科技有限公司,隨著二期智慧化玻璃棉生産線投用,産能倍增,品質國內領先……

  數據顯示,上半年,襄陽市34個工業行業産值實現增長。汽車、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業、冶金建材業、紡織行業、化工行業呈現較快增長,産值增速均在14%以上。高技術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42.6%。

  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認為,襄陽作為湖北省域副中心,理應爭當全省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襄陽力量”。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湖北國新天匯能源有限公司正在處理餐廚垃圾和市政污泥。據統計,該公司每天“吃下”餐廚垃圾和市政污泥450噸,轉化成天然氣、生物炭土和沼液,變廢為寶,減少的污染。 楊東 攝

  智慧化改造 綠色新動能

  發展不僅講速度,更要講品質。

  2019年以來,為加快推進製造業品質提升,培育新動能,襄陽把智慧化改造作為主攻方向,出臺鼓勵企業技改的“金10條”等政策,並在全省率先出臺建設數字化生産線、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的管理辦法,持續深入推進千企千億技改提質工程。

  在政府政策的鼓勵、引導、推動下,襄陽一大批企業通過技改或智慧化改造,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襄陽美利信科技公司共投資2.14億元,實施輕量化汽車關鍵零部件智慧製造新模式項目,目前已實現産品研製週期縮短32%以上,生産效率提高26%,製造成本降低25%,産品不合格品率降低33%,單位産值能耗降低15%。同時,該公司還申請3項發明專利,登記4項軟體著作權,形成4項企業標準,獲得工信部智慧製造專項資金支持。

  位於黃坡電子産業園的襄陽頌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生産的智慧機器人擁有強大的人機交互、家居控制等功能,在國內智慧機器人市場中十分搶手。另一款陪伴識讀機器人“小漫”,是2018年中國教育機器人行業的明星産品,銷售量達到10萬台,居國內第一名。

  在襄陽,類似這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高科技項目比比皆是。

  湖北創鑫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的聚氨酯阻隔塗料産品,可將蔬菜、水果等延長一個月保鮮期,目前國內僅此一家;

  位於老河口的湖北必印3D列印項目,成功用3D列印技術生産出飛行員頭盔模具及産品,打響了該領域的“襄陽品牌”……

  數據顯示,上半年襄陽全市高技術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高達42.6%。

  智慧化改造,為襄陽市工業企業增添了綠色發展新動能。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8年7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位於襄城區的華中藥業維生素B1生産項目。該項目生産能力世界第一,每年可生産3000噸維生素B1,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5%。 楊東 攝

  減量化增長 綠色發展新抓手

  8月2日,泰山石膏(襄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片忙碌景象。

  走進工廠大門,車間頂樑上懸挂的“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工廠”標語格外醒目。

  巨大的流水線上,一條條已經壓製成型的石膏板像徐徐展開的地毯,在流水線上經過烘乾、裁切等程式,最後變成一片片不同規格大小的石膏板。

  該公司綜合處處長劉俊凱告訴記者,工廠主要以回收廢棄的磷石膏、脫硫石膏為原材料生産紙面石膏板、裝飾石膏板等新型建築裝飾材料,每年僅襄陽工廠便可消耗磷石膏30萬噸、脫硫石膏10萬噸。

  據介紹,襄陽磷礦資源豐富,隨著磷化工産業的發展,附産物磷石膏大量增加,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有數據顯示,目前襄陽市磷石膏存量大約4000萬噸,每年還以400萬噸的增量增加,而磷石膏年利用量僅40萬噸左右。

  2019年上半年,襄陽市政府出臺相關意見,決定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預算資金,用於支持對磷石膏進行無害化開發利用,變廢為寶。

  “消耗與産出反向運動、排放與利用正向補充”,襄陽市探索以減量化增長為抓手的綠色發展模式,以質為核、以減促增。

  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到襄陽工作後,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央提出的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理念,如何在襄陽具體工作中抓落實?

  他在調研中了解到,襄陽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規模不斷壯大,但也面臨“成長的煩惱”:襄陽市GDP相當於武漢市六分之一,但單位GDP資源消耗、能耗、廢棄物排放等指標卻超過武漢和宜昌。

  這種問題和現狀不解決,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也就無從實現。

  正因如此,襄陽沒有把綠色發展停留在口號上,而是通過“減量化增長”,在增與減的邏輯中,實現生態“添綠”,經濟“飄紅”,為城市發展引來“新風”。

  所謂“減量化增長”,追求的是單位産出能耗、物耗與廢棄物排放“雙減少”,GDP中的綠色顏值與科技含量“雙提升”。

  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曉華告訴記者,近年來,華電襄陽公司投資20多億元用於環保技改項目,廢棄物排放率大大降低,基本接近燃氣輪機的排放標準。

  2018年9月,公司新上以農林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已形成“生物質—高溫燃氣—電—還田”的循環經濟産業鏈,解決秸稈田間直接焚燒等問題,社會效益巨大。

  在湖北國新天匯能源有限公司,回收的城市污泥和餐廚垃圾,被投入巨大的處理罐,經過高溫熱水解工藝和高濃度中溫厭氧等複雜流程,其中生成的沼氣經過提純變成壓縮天然氣;液體廢水一部分壓縮成水肥,一部分通過過濾變成中水供園區循環利用;固體部分經脫水、烘乾等處理變成有機碳土,成為苗木花卉的營養基質……

  該公司副總經理邵好安介紹,公司每天可處理300噸城市污泥和150噸餐廚垃圾,每天生産的生物質天然氣,可供400-600台計程車、公交車使用。他指著院內的一片“小森林”告訴記者,這都是利用有機碳土在花盆內種植的“可移動樹林”,既能美化廠區,也可以對外出租或出售。

  “減量化增長”在農業農村領域同樣風生水起。

  節約用水,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地膜、秸稈、畜禽糞便基本回收……以此為突破,襄陽正在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榮的循環型農業生産方式。

  “減量化增長”,這一具有創造性的適合襄陽實際的發展模式,讓襄陽在推進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悄然嬗變。(胡誠 連迅)

古城襄陽:展現高品質發展“襄陽力量”

2019年4月11日拍攝的位於東津新區大灣區工業園的卓茂智慧科技項目。湖北卓茂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卓茂科技有限公司繼華南、華東後,佈局在華中的重要生産基地,主要製造智慧焊接、檢測設備,為智慧製造行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與解決方案。 楊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