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統一規劃

2017-04-19 15:50:30|來源:海口網|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型城鎮化建設的海南選擇——

  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統一規劃

  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城鎮化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然而,作為一個主島只有3萬多平方公里的省份,海南的城鎮化建設又該作何選擇?

  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是:因地制宜,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圍繞這一抉擇,海南以“美麗海南百千工程”“雙修”“雙創”等舉措為突破口,從鄉村建設到城市治理,再到全省統籌發展,正在探索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撒下“繁星點點”

  “百千工程”連接海南大景區

  4月,草長鶯飛。在瓊海市塔洋鎮萬壽洋,萬畝田野,既是鄉村農田,辛勤勞動可豐收;又是旅遊景區,美食美景都不缺,休閒賞玩身心愉悅。

  “我在村裏的農家樂打工,但家裏農活也沒落下。”家就在萬壽洋旁的村民王千樂從農家樂下班後,放下廚具,扛起農具到自家香蕉地裏接著幹起了農活。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實際是一塊農用地,瓊海對這裡的開發充分保護和尊重了農村的原有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底色。

  這種不佔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已經在海南多個市縣實施並見成效。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檳榔谷景區,黎族八音隊樂手吉和理是周邊村莊的村民,他憑藉一手吹拉彈唱的本領,在檳榔谷景區上班每月工資有1200元,

  家裏還種有檳榔、橡膠,一年收入可上萬元。“要不是有景區,我這些吹灼吧、拉椰胡的愛好也就僅僅是個愛好而已,哪能想到還能成為‘飯碗’。”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中國人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美好願景。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發展,熱鬧的鄉村逐步走向寂寥。如何盤活鄉村資源,激發鄉村活力,留住人在鄉村發展,則成為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

  海南,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發展問題。相對於其他省份,海南的基礎設施較落後,以生態立省又不適宜大力發展重化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以旅遊休閒、房地産等第三産業為主導。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激發出這散落在全島各地的鄉鎮和村莊的活力,讓其成為承載海南經濟社會興盛發展的載體?

  2016年1月27日,正值海南省兩會召開期間,會上發佈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一個新詞彙“美麗海南百千工程”,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重點打造100個特色産業小鎮,建設1000個宜業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目前,海南島上散落著204個鄉鎮、2657個行政村、18700個自然村。這些鄉鎮和村莊是未來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實現全域旅遊目標的寶貴資源。

  産業,是支撐鄉鎮和農村發展的根本。實際上,我省這幾年已選點實施了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並嘗到了甜頭。如瓊中什寒村,依託民俗文化、自然風景等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如文昌會文鎮,以佛珠加工産業打造佛珠文化風情小鎮……

  100個産業發展對接前沿的特色小鎮,1000個形態各異獨具魅力的美麗鄉村,將成為海南旅遊、休閒等資源的載體,一旦真正崛起將猶如星火燎原,把整個海南島從點及線、線及面,輻射帶動全島發展,支撐起海南創建全域旅遊,把海南島打造成一個大景區,實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的目標。

  “雙修”“雙創”提升城市管理

  城市居民也可看山見水有鄉愁

  湖北遊客劉蓓今年春節陪伴家人到三亞度假。她驚喜地發現,一年不見,三亞變得越來越美了。“以前三亞的河水沒有那麼清澈,荔枝溝路段有很多光禿禿的山頭,看起來都不是很美觀,現在這些都有變化,水清了山也綠了許多。”

  山、河、海,是三亞的靈魂,以山、河、海環繞形成的獨特城市景觀,是這座旅遊城市的魅力所在。但曾幾何時,隨著城市快速擴張,挖山毀林、海灘泥化、河流污染……這座美麗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

  不僅僅是三亞,位於海南島北端的省會城市海口,也同樣存在交通擁堵、生態退化、老城新區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這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城市快速擴張遺留的弊端和誤區,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快速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城市病”的一個縮影。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對於海南而言,“十三五”期間是我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關鍵時期,我省提出了要打造世界一流精品旅遊目的地,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省,海南的未來美好圖景已經徐徐展開。城市交通擁堵、內河污染、垃圾污染……這些都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必須要解決的發展障礙。

  2015年6月,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三亞被住建部選中為“雙修”試點城市,開始對城市面貌重點進行生態修復。兩年多來,三亞的變化巨大,光禿禿的抱坡嶺披上了綠衣,渾濁的三亞河水清澈見底,垃圾隨處可見的海灣沙灘潔白。“雙修”讓三亞又恢復了以往的魅力。

  同樣,海口也在積極探索城市轉型發展的支點,以“雙創”行動掀起了一場城市的“自我革命”,投入資金改造老舊城區,抓好城鄉環境衛生治理、拆除違法建築以及開展黑臭水體治理……短短一年多時間,整座城市面貌變得潔凈有序,幹部作風也更加接地氣。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