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面積近1180畝的鳳翔濕地公園已成為市民遊憩休閒的好去處;五源河濕地公園已基本建成即將投入使用;由國內知名專家操刀的潭豐洋濕地公園規劃很快將出爐。未來三年將陸續建設4個國家級、3個省級濕地公園,打造45個濕地保護小區……近日,海口市獲得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正朝著“濕地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
海口濕地資源豐富、分佈廣泛,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人工濕地4種濕地類型。
去年以來,海口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把保護濕地作為重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及實施《城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根據規劃,海口市將建設東寨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海口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50余個濕地公園和小區。
海口市常務副市長顧剛説,海口臨江濱海,海南母親河南渡江穿城而過。陸續建成的濕地公園和郊野公園將散佈在南渡江兩岸,像一顆顆珍珠被江水串起,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將構建起一江兩岸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為加強技術層面的指導,海口市政府組建了以院士為主任委員、多位國內知名濕地專家參與的“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同時,逐步完善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建立起以市級濕地保護管理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區級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等為基本構成的濕地保護組織管理體系。
海口破解了以前“九龍治水”的生態保護格局,初步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環保”監管體系。同時,全面構建市、區、鎮(街)三級河長組織體系,並成為全國首批“灣長制”試點城市。
海口市把生態治理與法制建設同步推進。今年9月,海口出臺加強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以地方立法對生態環境進行保障。此外,先後出臺了《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等一系列法規,努力實現依法治濕,並在海南省率先公佈了10個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和11個區級重要濕地名錄。
海口市推動修復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結合濕地綠色資源和文明生態村文化等,在濕地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濕地産業、開展生態旅遊活動,讓濕地保護的成果惠及於民。
海口市新坡鎮潭豐洋水漫為洋,水退為田,一年只有一半時間適宜耕作。當地政府一度計劃啟動土地整理填洋成田。然而,在對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調查分析後,海口市果斷叫停土地平整項目,替換成以濕地保護為主的生態土地平整和濕地公園項目,周邊的村民可以開展水上種植和水下養殖及水鄉旅遊等項目,從美麗生態中受益。
海口市提出了建設“濕地城市”的目標,到2020年,濕地總面積穩定在29093.09公頃以上,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70%,濕地保護率達到55%,濕地污染基本得到遏制或解決……不斷建成的濕地帶來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更構建起一座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格局。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