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綏化十個“帶貧致富”招法有長勁兒
2020-07-17 09:32:39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馮鈺穎

綏化十個“帶貧致富”招法有長勁兒

海倫市向榮鎮向榮村食用菌基地內,村民在採摘木耳。 記者 王瑋 攝

綏化十個“帶貧致富”招法有長勁兒

慶安縣水稻長勢喜人。 記者 王瑋 攝

  綏化市從統籌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域發展三位一體、接續聯動,把更多基層實踐模式固化為長效機制”入手,探索實踐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走向富裕之路的模式。完善放大做強主導産業、壯大集體經濟、推進“三變”改革、用好扶貧政策、培育合作主體、發展庭院經濟、擴大消費需求、組織勞務輸出、生態經濟雙贏、文化滋養民風等“十帶貧十致富”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提升帶貧能力。

  産業帶貧致富。持續推進産業扶貧和縣域經濟緊密融合,做強主導産業,拉長産業鏈條,培育産業集群,帶動就地就業,讓更多群眾在産業鏈上增收致富。全市10個縣(市、區)都有特色鮮明的主導産業和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對縣域發展、社會就業形成了強力支撐。青岡有13戶企業圍繞龍鳳、京糧形成了玉米産業鏈,産值已突破百億元;金達麻業帶動13個配套項目形成了漢麻産業鏈,計劃用5年達到百億。“兩個産業”目前直接帶動就業5000多人。2018年和2019年,全市通過實施扶貧産業項目(光伏除外),累計形成扶貧資産25.9億元,産生直接經濟效益近2億元。光伏發電項目238兆瓦,産生收益2.1億元。

  集體帶貧致富。深入實施“萬里選一”計劃,在每萬名農民中培育1名農民企業家和1名新型職業農民。從能人中選好人、從好人中選能人,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提升基層帶貧致富能力。全市通過“清化收”行動和土地確權,新增地源193.7萬畝,村均1445畝,已收回48.4萬畝,年集體增收1.51億元,全部消滅了萬元以下“空殼村”。

  改革帶貧致富。深入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和“三變”改革,完善産權制度,增加資源資産收益。望奎龍薯聯社以3家合作社股權、260戶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規模經營土地3.58萬畝,從“北薯南種”到“北社南營”,實現四季經營。

  科技帶貧致富。探索實踐良田、良種、良方、良策,總結推廣具有綏化特色的玉米、水稻和大豆高産模式,大力普及良種、良法、良醫、良料、良管相配套的最佳畜禽生産模式,助力打贏科技扶貧攻堅戰。全市16.4萬貧困戶自有土地117萬畝,畝均效益500元,土地總收益5.85億元。有3.1萬戶貧困戶從事畜牧養殖業,總收入達到1.46億元。開通《農事e點通》公眾號,下派1000多名科技特派員,實現村屯全覆蓋、産業全覆蓋,重點幫扶貧困村、貧困戶。通過建立縣、鄉、村三級科技園區體系,把高效高産農藝農技擺在貧困戶家門口,讓貧困戶看得見、學得來。今年全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就達100萬畝。

  金融帶貧致富。充分發揮扶貧小額信貸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作用,累計為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4.57萬筆、16億元,按每5萬元産生效益3000元計算,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參與生産經營今年預計增收0.4億元。

  合作帶貧致富。培育合作社、聯合體和家庭農場,擴大土地流轉和託管規模,鼓勵“少數人種規模田”。蘭西已託管服務集約經營全縣23.5%土地,解決了流轉成本高、農機吃不飽、産量品質難保證問題,入圍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慶安東禾、望奎龍蛙探索“一次分配靠土地、二次分配靠産量品質、三次分配靠效益”利益聯接機制,分紅農戶畝均增收500元以上。

  庭院帶貧致富。挖掘全市百萬個庭院、百萬畝土地潛力,鼓勵“多數人種效益園”。培育“小作坊”“小菜園”“小果園”“小牧園”“小樂園”特色庭院經濟,帶動居家就業創業,用“小規模”的“共享經濟”“民宿經濟”等撐起田園康養旅遊的“大産業”。全市通過發展庭院經濟,今年預計實現貧困戶增收6300萬元。明水依託“互聯網+”,推廣“園田地”私人訂制,帶動8411戶平均收益500元。青岡縣充分利用農戶庭院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打破傳統庭院經濟發展瓶頸,深挖潛力,持續達到菜園美觀化、生産綠色化、産品品牌化、模式多元化、經營組織化,引導農戶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實現增收致富。今年,全縣庭院經濟參與總戶數達到1.44萬戶,其中貧困戶8360戶,庭院面積達到6694畝,共打造綠色菜園1.2萬個,預計實現戶均增收730元。

  消費帶貧致富。把握消費升級趨勢,闖出一條“種得好、産得優、賣得俏”新路子。實施“寒地黑土+”“+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帶動特色優質農産品增值溢價。連續三年開展“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311個參與企業簽約額231億元。去年全市80萬畝20億穗綠色有機鮮食玉米産值達26億元。

  勞務帶貧致富。通過組織貧困戶外出務工、在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就近就地務工就業、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加工資性收入。全市共實現貧困戶務工就業4.67萬人。

  生態帶貧致富。推進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培育營林經濟,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多贏。蘭西“造地插柳”3.35萬畝,村均2000畝,年收益100萬元。海倫培育“扶貧小林場”7140畝,帶動1.25萬戶均收益500元。(丁立賀 記者 王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