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從除灰工裏走出的“高層次人才”
2022-12-06 10:03:05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創新龍江創新故事 從除灰工裏走出的“高層次人才”

  “你只有相信自己是一顆星,你才能閃閃發亮。”

  張宇沒記住這句話的出處,但他領悟了這句話的內涵。

  今年44歲的張宇無疑是大唐七台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七台河發電)最亮的一顆星。從除灰工走出的他如今已是業內知名的“龍江工匠”,2022年獲評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

  從鍋爐除灰工到熱工機控班班長

  28年前,從密山市農村考入哈爾濱電力學校(中專)的張宇,無疑是十里八村最亮的星。

  1998年,剛剛20多歲的張宇畢業後被分配到大唐七台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做除灰工,具體工作是鍋爐除灰設備檢修。2005年7月,張宇從除灰工崗位轉到熱工機控班。

  熱工是熱力自動化工程的簡稱,是電廠核心部門。張宇在學校學的專業與熱工不搭邊,不過他相信自己不僅能發“光”,也能發“熱”。到熱工崗位後,他一邊虛心向師傅們學習、請教,一邊報考了東北電力大學函授本科,惡補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當時七台河發電一期機組為GE進口機組,所有的資料圖紙都是英文版的。DCS系統資料也多為英文版,有些專業術語很難記。張宇英語底子薄,他就把設備上的單詞抄在小本上,隨身攜帶,走到哪看到哪。

  在生産現場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他就拿出小本記下來,查閱資料找答案,或請教師傅弄明白。幾年下來,厚厚的小本子,張宇攢了一大摞。

  經過幾年的努力,張宇逐漸成為熱工專業的行家裏手。2011年,他被任命為熱工機控班班長。這個“小班長”,大大提振了張宇的自信心。

  從熱工機控班班長到熱工專業高級工程師

  班長雖小,責任不小。

  2014年3月一天,正值七台河發電一號機組啟機吃緊之際,發現閥門傳動時一號高調門不開啟,機務更換伺服閥後,調門依然不動。經查找圖紙資料,發現伺服閥接線斷路。此時已經沒有時間重新鋪設電纜,工友和領導們都很焦急。張宇沉著應對,通過查找備用線排查故障,經過30多個小時緊張排查,終於在啟機前將故障排除,並“從根上解決了問題”。

  這樣的“小改小新”,張宇帶領班組一年搞了20多項,解決了生産中大問題,提高了生産效率。

  2015年,張宇晉陞高級工程師,並被提拔擔任七台河發電熱工專業工程師。頭頂“高工”光環的他科研創新的信心更加強烈,步伐更加堅定。

  在一次熱工常規試驗中,張宇發現試驗方法存在問題,與運行人員溝通後,決定重做,重做發現,原來的不間斷電源裝置存在電源無法互切的問題。

  張宇帶領班組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後,不僅解決了電源不能互切的問題,還實現了在線檢修的功能。

  於是,在2020年,一種“熱工儀錶不間斷電源裝置”誕生了。

  工業自動化水準的提高,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張宇發現,現場控制需要大量信號電纜和動力電纜,大量電纜集中佈置于電纜槽盒內,容易積灰、積粉。特別是燃煤鍋爐,電纜槽盒內長期積累的煤粉,容易産生自燃。過去,由於人工清理費時、費力,還不及時,經常引發生産事故。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張宇帶領班組開展技術攻關,一舉搞定。

  2020年,一種“豎向電纜槽盒自動清灰裝置 ”經張宇之手問世。

  該裝置替代了人工,解放了雙手。

  從“小改小新”到大膽創新

  七台河發電是“九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一期MARK-V控制系統作為早期控制系統,已經不能適應目前機組控制要求。

  張宇舉例,控制系統沒有“歷史站”,當機組發生停機事故時無法查找到歷史數據,作業系統採用的是DOS作業系統,組態時比較麻煩,其中有許多控制功能模組是不對外開放的,當發生問題時無法獲知問題的來源。另外,此套控制系統經長期服役,電子産品也逐步老化,備件採購困難,有些卡件不支持在線更換。

  針對上述問題,張宇和同事們反復論證、比較,決定對MARK VIe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我們沒有對其進行全面改造,而是有針對性地升級,這樣既降低了造價,又縮短了工期,還解決了問題。”

  作為班長,張宇更在意班組建設。“雖然電力企業班組管理信息化水準在不斷提高,但仍缺乏一整套管理思維流程化工作平臺,這阻礙了班組工作效率。”

  張宇決心攻克這道壁壘。2020年,基於SharePoint協同辦公平臺的“電力企業班組管理應用技術”研發成功。該技術堵塞並解決了班組管理上諸多漏洞和難題,使電力企業班組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説起自己創業、創新、成才、成長的經歷,他表示,在今後的日子裏,結合公司經營、生産實際和需要,他要繼續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和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在創新路上一往直前”。(黑龍江日報記者 崔立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