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農機田間作業
為刺五加種子覆土為刺五加種子覆土
初夏時節,林區處處生機勃勃。搶農時、重田管、選良種……今年是龍江森工集團産業發展的“突破年”,集團所屬各林業局有限公司積極踐行“産業富企”方針,紛紛搶抓當前農業生産的大好時節,播下致富增收新希望。與此同時,寒地龍藥種植、特色種植、收穫山野菜也在火熱進行中,林區上下沉浸在緊張忙碌、辛勤勞作的氛圍之中,一幅生機盎然的“農忙圖”在林區大地徐徐展開。
科技助春耕跑出“加速度”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機械化種植、量子風暴種子處理、北斗導航系統……春耕有了科技加持,播種速度、品質顯著提升。
走進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八二林場,廣袤田地間,馬達轟響,機械穿梭,處處可見林場種植戶們春播忙碌的身影。據林場負責人李柏峰介紹,八二林場共有43825.69畝土地,自5月初,林場就開始投入春播工作,職工群眾搶抓天氣晴好有利時機,晝夜奮戰,適時搶播。由於今春氣溫偏低,春播進度晚于去年同期,通北局公司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力量優勢,借助北斗導航系統進行播種,全力搶奪積溫、縮短播期,實現施肥、播種、耕田作業一條龍,在機械化、智慧化的強力支撐下,作業進度快、效率高,助力春播生産跑出“加速度”。
“我們林場共有4台智慧播種機,都配有北斗導航系統,作業時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還能提高效率,後期管理也方便很多。”八二林場種植戶殷積江説。
在迎春林業局有限公司曙光農場水稻試驗種植大棚內,記者看到,技術員衣冠軍正在細緻查看對照試驗的水稻苗。“目前由於倒春寒比較嚴重,我們使用了抗寒抗旱包衣劑,同時使用量子風暴種子處理技術。”衣冠軍向記者介紹。“可以看出,處理過的水稻種子長勢和根系比較發達、莖稈粗壯。”參與試驗種植的農戶呂良對該項技術十分認可。
“今年這個技術的推廣面積達到了4000余畝,從以往只在大豆應用量子技術,逐漸擴展到玉米、水稻品種上,明年爭取在曙光全面應用。”衣冠軍樂觀地表示。除了量子風暴種子處理技術,該農場還大力推廣玉米矮化技術、北斗導航系統等應用,採取幫扶到戶的方式,打造農業産業化發展,從常規種植逐漸轉向科技化種植模式,把科學技術逐漸深入廣大農戶中,去年該農場大豆畝産最高470斤,玉米畝産最高達1800斤,産出的大豆和玉米品質好、銷路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有了先進農機的輔助,春播效率明顯提升。在東方紅林業局有限公司馬鞍山農場插秧現場,機聲隆隆,一台臺井關六行插秧機在水田裏來回穿梭作業,一株株秧苗從插秧機秧盤上依次滑落,有序地插進水田裏。轉眼間,一塊塊空蕩蕩的水田裏就“站”滿了一行行整齊的秧苗。“今年我家種了380畝水田,用井關六行插秧機省時省力,可以大大提高插秧效率,而且新式塔盤育苗紮根好,集中出苗不傷苗,還能減少緩苗時間。”種植戶吳紅雲信心滿滿地説。
寒地龍藥蘊藏致富密碼
眼下,在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陳家亮子林場施業區銀杏種植示範基地,旋耕機轟轟作響,對土地翻耕平整,播種機按照播種路線進行播種,工作人員分工合作,運送種子、覆土蓋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我們每天從早5點幹到晚5點,人停機不停,一台機器每天可播種45畝銀杏種子。”方正局公司陳家亮子銀杏種植示範基地負責人韓守亮告訴記者,為了儘早將銀杏種子下地,機械檢修工全天候跟班作業,保證機械正常運行。
近年來,方正局公司不斷在産業發展項目上謀劃新思路,開創新舉措。2022年,方正局公司與徐州聖德銀杏製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建立500畝銀杏産業種植示範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開展沙棘種植多年的八面通林業局有限公司也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
“新型風送式噴霧機可以有效完成葉面肥噴施工作,一台機器一天噴施面積可達150余畝。”在八面通林區藥材基地組織全局各林場所産業相關負責人參加的産業發展推進現場會上,技術人員詳細向大家介紹噴施沙棘葉面肥作業方法及要求,並由現場工作人員演示新型風送式噴霧機。
“建立健全沙棘種植技術規程是當前沙棘向縱深發展的關鍵一步,噴施葉面肥新型設備,可大幅節省人工、提升工作效率、節約相應成本,用小成本換來大收益。”八面通局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現在是刺五加種植的黃金期,柴河、方正、東方紅等林業局有限公司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刺五加種植業。“我們與海林市澤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合作合同,推動刺五加産業在柴河林區發展,今年刺五加的種植在山上8個林場全面鋪開,合計栽植刺五加87萬株。”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産業部部長王志成介紹説。
大棚果蔬種出好“錢”景
近日,在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森林農業果蔬種植示範園內,40多名工作人員正忙著移栽秧苗,大家組織有序、分工明確,在已經完成土地平整、覆膜、挖穴的種植大棚內,精心地栽種下一棵棵秧苗,做好培土、澆生根水等工作,確保每棵秧苗成活。
果蔬種植示範園負責人周慶福告訴記者,經過兩個月的精心培育,園裏的草莓柿子、森林蜜瓜等各類秧苗都已達到了移栽標準,現在正緊抓近期氣溫回暖有利時機,有序組織進行移栽。“移步”到果蔬種植大棚裏煥發勃勃生機的各類秧苗,成為果蔬種植産業項目發展的一大“新景”。
這幾天,鶴北林業局有限公司菌蔬生態示範園大棚裏的水果黃瓜、草莓柿子等瓜果陸續進入成熟期,即將爭“鮮”上市。放眼望去,顆顆飽滿的果蔬挂滿枝頭,等待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走進鶴北菌蔬生態示範園二號暖棚,蔬果的香氣混著泥土的清新撲面而來,碧綠的藤蔓上挂滿了圓溜壯碩的果實,一片生機盎然。技術員代科寶在暖棚中來回穿梭,當起了“枝頭到舌尖的搬運工”,為客戶採摘成熟的蔬果,忙得不亦樂乎。
“咱們這個水果黃瓜都是現採現賣的,我打包裝的這些,都是顧客預定的,自從5月5日上市以來,每天都接單不斷。”鶴北菌蔬生態示範園技術員代科寶説。
據鶴北菌蔬生態示範園項目負責人董長軍介紹,現階段20棟塑膠大棚已進入栽植階段,品種有草莓、柿子、茄子、豆角、甜瓜、水果黃瓜等品種。暖棚生産的水果黃瓜已陸續上市,通過線上線下進行銷售,顧客品嘗後都給出了好評。
時下,正是食用野菜的季節。龍江森工林區的刺五加葉、大葉芹、柳蒿芽、刺老芽等山野菜紛紛閃亮登場。近日,由森林食品集團聯合大潤發超市精心打造的“森林生鮮季”項目正式啟動,天然健康的野菜入駐到黑龍江大潤發超市近20家門店,讓身在城市裏的人們第一時間品嘗到新鮮山野之味。(黑龍江日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