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任,今年我家該用什麼肥,具體怎麼操作?”每到春耕時節,村民們總要詢問一下朱主任有關農業生産的相關知識。
朱主任名叫朱有利,是倍豐集團農化服務中心主任。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這已經是他從事農技服務行業的第13個年頭了。
13年來,他跑遍了黑龍江省全部市縣,在這片熱土上,傾注了他所有的熱情和心血;他心繫三農,始終把服務農民、解決生産中的技術難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放在第一位,被廣大農戶親切地稱為“土地專家”;他往返于實驗室和試驗田,帶領團隊研發推廣了肥料新産品5種以上,作為主編撰寫出版了黑龍江省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種植全程解決方案……
“只要村民有需要,一個電話,我馬上就到……”這是朱有利對村民的承諾,也是他從業以來紮根基層的工作態度。
朱有利進行測土配方實驗
當好農業發展的護航者
“種田沒有巧,只要肥料配得好。”土壤的好壞對於糧食的産量和品質至關重要。農戶在施肥過程中,有的過量,有的結構單一,就會造成土壤板結、土壤鹽鹼化等多種問題,這些都是讓種植者頭疼的問題。朱有利介紹,自參加工作後,他和同事們持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為耕地“把脈問診”,讓土地慢慢恢復“健康”,從而提高化肥利用率,節約成本,增加産量。
哈爾濱市呼蘭區康金鎮西井村村民王建就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朱主任是我們土地的‘醫生’,我一共種了近4000畝地,以前我都是隨便上肥料,糧食産量也不是很好,現在通過朱主任來村裏指導,我懂得了測土配方施肥這項技術,我們家的農田也得到了改良,僅去年一年就省了20多萬元。”王建説。
朱有利為耕地“把脈問診”
據統計,截至目前,朱有利帶領團隊每年在全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已超過2300萬畝,平均每畝可減少不合理施肥3斤至10斤,作物增産5至10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産力。”朱有利一直走在探索高産高效農技創新的路上,他和科室人員通過試驗摸索研發出大豆緩控釋肥料、玉米一次性施肥、水稻減次施肥等5種肥料新産品及配套施用技術,作為主編撰寫出版了黑龍江省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種植全程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研發新産品、新技術,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變成農民的致富果,為黑龍江省農業生産保駕護航。”朱有利説。
朱有利對農民進行指導
當好農民群眾的貼心人
每一項新技術的推廣都意味著對農民傳統種植觀念的顛覆,都伴隨著懷疑和不理解,這讓朱有利深深感到,越是遇到層層阻力,改變農民根深蒂固的老觀念越是迫在眉睫。“在鄉下,許多農民種了大半輩子的地,完全是靠經驗來施肥,你讓他去了解土地,他根本聽不進去。”多年積累的基層工作經驗,使得朱有利深知示範帶動的重要性。
“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這是朱有利總結出來的一句話。“農技推廣效果言傳不如身教,農民朋友最講現實,新技術新品種只有通過示範對比,讓他們先看見優勢,才肯真正接受。”面對如此難題,朱有利帶領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試驗田“面對面”指導、“手把手”的方式傳授農技“秘訣”,讓農民眼見為實。
朱有利對農民進行培訓
“這玉米長勢可真好呀!”“明年能不能也幫我看看用什麼肥。”事實勝於雄辯,看著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的糧食,村民們紛紛前來觀看、取經。由此,農民慢慢轉變了觀念,“現在不一樣了,農民切實看到了活生生的效果,也變得更加主動、積極。”朱有利説。
“他講的方法,我們聽得懂。”“只要看到他,我們就放心了。”“他相當支持我們種植戶。”多年來,朱有利在廣大種植戶心中,不僅是非常厲害的“土地專家”,也是值得信賴的貼心人。
朱有利線上授課
當好農技推廣的傳播者
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朱有利深知,有一身過硬的業務本領是開展農業工作的立足點。他深知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雙腳深深踏進泥土裏,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産,為群眾服務。
為切實解決農民技術需求,做好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後一公里”,朱有利近13年來風雨無阻,走遍了龍江大地每一塊田野,訪遍了全省所有市縣,其中最久的一次一年進村入戶超過270天。
此外,針對農民科技素質不高、接受農業新技術能力不強、信息閉塞等問題,朱有利依託農技課堂和組織培訓活動,親自擔任講師,對農民進行培訓,普及傳播選肥、購肥知識,解讀農資市場未來走勢。多年來,他親自授課超100場次,培訓指導農民近萬人,有效增強了農民科技種田意識,為助力“三農”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農業數字化的需求日益增大,利用數字技術打通農業種植“耕、種、管、收”全鏈條服務,推動農業提質降本增效將成為新趨勢。“讓更多農民享受農業數字化帶來的便利,正是我心中所想,接下來,我們將利用數字化平臺,用科技賦能龍江農業高品質發展。”朱有利説。(龍頭新聞見習記者 李雪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