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發力,鄭州風景如畫(資料圖片)
每到週末,很多市民都會選擇去近郊的樹木園、綠博園、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休閒散步、賞花觀鳥,滿目綠色讓人沉醉……多年來我市林業穩步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改善,讓鄭州的老百姓擁有了滿滿獲得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市林業建設逐漸由以木材生産為主向以生態為主轉變,林業生産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林業産值穩步提升,林業管護機制逐步健全。
贏得“綠城”美譽
1978年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市逐步建立健全各級林業管理機構,全市林業建設不斷發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市林業工作的重點為農村荒山綠化,發展農田林網,開展以營造黃河沿岸防護林帶為主要內容的植樹造林活動。1987年,在全市平原綠化基本實現的基礎上,轉向山區綠化,開始出現鄉鎮、村統一組織的較大規模的工程造林,先後啟動實施了防沙治沙工程、黃河防護林工程、淮河防護林工程、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小型生態公益林工程、經濟林基地建設工程和環城生態防護林工程等。
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多項鼓勵林業發展的政策,發動群眾廣泛開展封山育林、荒山綠化、平原林網建設、防沙治沙等植樹造林活動,同時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造林積極性,全市森林資源逐漸增長。20世紀80年代中期,鄭州的綠化覆蓋率位居國務院公佈的317個城市前列,贏得了“綠城”美譽。到1994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6.4%,林業用地面積170.6萬畝,有林地面積113.6萬畝,活立木蓄積407.6萬立方米。
摘得串串榮譽
進入90年代,由於在老城區改造和道路拓寬中忽視了造林綠化,城市綠化率不升反降,“綠城”鄭州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對此,市委、市政府認真汲取經驗教訓,著眼于恢復“綠城”面貌,先後啟動實施了一批重點造林綠化工程。
2003年12月,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用10年時間,在鄭州市周邊營造百萬畝森林,把鄭州建設成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鄉一體”的森林生態城市,我市林業建設邁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時期。2007年11月,全國綠化委員會經過檢查評審,授予鄭州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榮譽稱號。到2008年,全市有林面積達17.9萬公頃,林木覆蓋率達30.5%。與1978年相比,30年增加林地面積12萬公頃;林木覆蓋率平均每年增加0.5%。2009年,鄭州創建森林生態城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鄭州綠化的步伐沒有停下。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森林生態城建設的基礎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鄭州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0—2020)》,確立了“讓森林擁抱城市、讓市民走進森林、讓綠色融入生活、讓健康伴隨你我”的建設理念,規劃了“一核、二軸、三環、四帶、五園、六城、十組團、多點、多線”的建設佈局。經過三年的努力,2014年9月25日,在山東淄博召開的2014中國城市森林建設座談會上,我市被正式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一組數字反映了鄭州的努力:到2017年底,全市有林面積達284.46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55.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3.66%。
“鄭州之肺”不斷擴容,鄭州綠色愈加濃郁,“綠城”鄭州更加名副其實。
景觀帶有如“綠項鍊”
除了成片的造林,道路、河流沿線的綠化對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服務保障民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我市開始強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
鄭州的生態廊道按照“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閒在林間”的理念設計建設,由市縣兩級層層落實。生態廊道涉及市域範圍的高速、國道、省道、市域快速通道、縣鄉道路、鎮村道路、主要河流、水系,按照喬灌花、四季青、多景觀、多功能的高標準配置。
自2012年生態廊道建設啟動以來,我市累計建設提升生態廊道3588公里,綠化面積達3億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域的三級生態廊道網絡。大面積的綠植對調節氣候、阻擋風沙、降低塵埃以及PM2.5、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顯著改善了道路沿線生態環境。
如今,一條條“綠道”成為市民休閒、遊玩、健身的好去處。
在建好“綠道”的基礎上,2016年,鄭州開始在環城高速公路沿線部署建設環城林業生態景觀帶,為城市繫上“綠項鍊”。
這條“綠項鍊”以環鄭州主城區的繞城高速、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為軸線,在長111公里,兩側各200米範圍內,進行高標準綠化。內側以現有林帶為基礎,通過增加常綠、彩化樹種等措施,以栽植高大喬木樹種為主,建設單側50米的環城林業生態防護林帶;外側50米~200米,以引導發展苗木花卉、特色經濟林等為主,建設環城林業生態産業圈。
目前,鄭州環城林業生態景觀帶111公里綠化種植已基本完成,綠化面積達3316.6萬平方米,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生態支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林業生態建設為我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出了貢獻,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在滿足著人們對美好環境的需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林業産業,百姓致富增收,“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以市場為導向,我市積極推進名特優新經濟林産業發展,特色經濟林産業不斷壯大。目前,全市經濟林種植面積達4萬公頃,年産量26.87萬噸。新鄭大棗、滎陽河陰石榴和柿子、二七區的葡萄和櫻桃、新密市的密香杏、登封市的嵩山核桃、管城區的鮮桃等,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名牌。
經濟林産業的不斷壯大,帶動了林産品加工業的發展,拉長了林業産業的鏈條,提高了林産品的附加值。全市規模以上林業企業106個,好想你公司等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達22家。
苗木花卉産業蓬勃發展。我市編制實施了《鄭州都市區環城花卉苗木産業發展規劃(2011—2015)》,制定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花卉苗木産業發展的意見》。目前,全市苗木花卉種植總面積2801.26公頃,年産各種苗木花卉8183.78萬株。
2017年,全市完成林業總産值47億元,近幾年年均增長14%,促進了農民就業和增收。
2018年,鄭州林業生態建設將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目標,按照“大生態、大環保、大格局、大統籌”的生態建設總體思路和“三圈、一帶、九水、三十一廊”網絡化的生態格局,以“一帶、一網、五體系”為重點,著力構建 “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記者 武建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