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活動邀您參加

2019-05-28 08:57:12  來源:鄭州晚報  責編:劉徵宇

【要聞-文字列表+摘要】【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 河南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活動邀您參加

【要聞-文字列表+摘要】【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 河南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活動邀您參加

【要聞-文字列表+摘要】【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 河南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活動邀您參加

  鄭州晚報訊: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記者從昨日下午在我市舉行的河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活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及全省各地市文旅部門將在遺産日前後集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活動主會場設在省會鄭州。

  此次遺産日活動是省文化和旅遊廳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博物院、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活動主題為“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重點關注非遺相關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普及,近年來非遺保護的重要成果,非遺領域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方面優秀實踐案例的推介等內容。圍繞上述內容,全省各地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展示活動405項,其中重點活動90項。

  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遺産日活動主要包括“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剪紙大賽”“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網上影像展”等3個活動。

  剪紙佳作帶你“豫見河南”

  剪紙在河南有廣泛分佈,其中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有13項。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不同地區、不同風格剪紙藝術的魅力,培養和發掘剪紙新人,省文化和旅遊廳于4月份啟動“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剪紙大賽”。

  大賽得到了省內外剪紙藝人和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收到266人參賽作品466幅,參賽者既有國家級、省級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也有高校的美術專業師生以及民間剪紙愛好者。參賽作品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鄉風文明等方面反映了中原風土人情,多角度展現了出彩河南。目前,此次大賽已完成專家評審工作,共有73幅作品獲獎,部分獲獎作品將亮相6月1日開幕的“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

  多個非遺項目亮相河南博物院

  6月1日至9日,“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將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本次展覽由動態展示和靜態展覽兩部分組成,重點展示我省傳統美術項目、傳統技藝中反應時代主題、與當代生活密切結合的作品。

  動態展示將於6月1日在省博物院院內廣場舉行,當日恰逢六一兒童節,本次動態展示選擇了適合孩子理解、適合互動體驗的趙莊魔術、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宋室風箏、孟津剪紙、牡丹畫、竹編、絞胎瓷、香包、泥塑、烙畫、方城石猴、面塑、浚縣泥咕咕、淮陽泥泥狗、麥稈剪貼、糖畫、吹糖人、花生糕等項目,讓孩子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多次參加央視文藝節目、被稱為中國民間的“大衛·科波菲爾”、趙莊魔術傳承人丁德龍也將受邀參演,鄭州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名家演出,感受河南魔術的國際范兒。

  靜態展覽將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二樓展廳舉行,時間為6月1日至9日,主要分“追夢”“耕耘”“收穫”3個主題板塊。主要展示“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剪紙大賽”部分獲獎作品,舞陽、汝南兩地農民畫作品及鈞瓷、汝瓷、登封窯瓷、絞胎瓷等項目的茶器、花器、香器等。此外,展覽還用金瓜香包、汴繡牡丹圖等非遺産品組合成“福運綿長”“走過春夏秋冬”“張燈結綵”等幾處場景裝飾,一定會吸引大家的目光。

  微視頻展播非遺保護成果

  近年來,我省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性影像記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成果。5月29日至6月12日,“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網上影像展”將通過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眾號、“河南非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30個影像記錄成果進行線上播放,主要形式為微視頻展播,展播內容包括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河南省傳統技藝搶救保護工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河南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的部分成果,展示我省保護工作成就,吸引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了解、認識、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遺産日期間,除了鄭州主會場活動,我省各地也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包括非遺項目展示,法規宣傳、知識講座進校園、進社區、進公園,表彰等活動。如鄭州市將組織非遺項目的展示展演、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義診等活動,焦作市將舉辦非遺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使社會公眾進一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實習生 安歆/文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焱/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