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表演並非一無是處,但其一大功效是催生花拳繡腿。多年之後,難道我們只能將書中的張三丰喊醒,去抵擋下一個如狼似虎的“徐曉冬”嗎?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裏川
近來,“中國綜合格鬥MMA第一人”徐曉冬以“打假”的名義,向整個武林發出挑戰。已有太極傳人表示應戰。此前,僅用不到20秒,他就擊敗有“雷公太極”之稱的魏雷。整個過程,就好像切西瓜一樣,相信每一位熱愛中國武術的人,心頭都會掠過一絲複雜的意味。
徐曉冬的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覺得不爽。他“口出狂言”,嘴裏就連“垃圾”都噴出來了,對當下的武林沒有一點敬意。而其行為又特立獨行,大有和整個武林開戰的架勢。有人説他是炒作,不然也不會宣佈和網紅合作,但也有人説他一身真功夫,不然也不會秒KO太極大師——在央視4套《體育在線》節目中,魏雷曾被稱為一代太極宗師。
但不管怎麼説,徐曉冬來了,他不會輕易消隱。他越“張狂”,中國武術面臨的考驗價值就越大。問題是中國武術能不能經得起此番挑戰?
魏雷事後接受專訪稱:徐曉冬一拳都沒打到他,因鞋底滑摔倒。
完了!這話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看來公眾不必希望魏雷買雙防滑鞋之後再次應戰了。
而一些武林中人説什麼“職業打業餘”沒什麼可比性,説什麼不必爭一時長短……則讓人感受到一股未戰先怯的味道。
中國武術怎麼了?
我們當然相信武林中最終有人能打敗徐曉冬,但是這個結果並不重要。中國武術的表演化風向令人憂心。過於重視表演性,忽視實戰性、技擊性,最終結果多會像魏雷遭遇的那樣。
練武術,當然不是為了打架、欺負人。我們熟讀的經典武俠小説,裏面從來就灌輸著“武德”的思想。但不打架,不代表任由“花架子武術”一統武林,任由源遠流長的中國武術本身所包含的技擊性消失殆盡。
健身與技擊、表演與對抗,經歷過漫長而無定論的爭議,但事實説明,今天已經到了努力恢復中國武術技擊性的時候了。
不要説魏雷之敗是偶然的。2013年8月,鬧得沸沸颺颺的天山武林大會在烏魯木齊開幕。“七劍下天山”那樣讓人血脈僨張的鏡頭沒有出現,“崆峒掌門險被觀眾打敗”的尷尬一幕倒是搶了鏡。
在“電視表演武術家”的隊伍中,肯定有真高手,所以不能全算是假把式,但是中國武術如果只能由表演家扛鼎,就難免鬧出笑話,被徐曉冬們輕視。
中國武術什麼時候也不能丟掉強身健體的任務,但絕不能成為廣播體操、廣場舞。
一邊擦著鼻血,一邊大聲宣揚“不爭一時高下”,還怎麼能吸引青少年加入練武的行列?中國武術遲遲未能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催人反思。
正視問題,拾遺補缺,這才是“太極大師被秒KO”事件最大的啟示。
武術表演並非一無是處,但其一大功效是催生花拳繡腿。多年之後,難道我們只能將書中的張三丰喊醒,去抵擋下一個如狼似虎的“徐曉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