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非常關注關注的話題,在國內食品屢遭曝光的背景下,消費者普遍表示對進口食品更有好感。泰國的榴蓮、芒果,澳大利亞的牛肉、海鮮,意大利的肉醬、通心粉,德國的香腸、奶粉……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進入中國家庭。然而,“進口食品”一定安全嗎?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十二五”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狀況》白皮書稱,“十二五”期間,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5年來共檢出不合格食品6.8萬噸、價值1.5億美元,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盟、台灣地區、東盟、美國和韓國列前五位,佔不合格食品的75%以上。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況。
那麼如何才能買到“安全、放心”的進口食品呢?在此,江蘇蘇州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境外生産的食品時,除了要選擇正規的店家購買外,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辨識方法,比如可以通過“三看”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看産品檢驗檢疫準入情況。國家質檢總局目前對肉類、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水産品、燕窩、腸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藥材等進口食品的生産國家(地區)實施評估和審查制度、生産企業實施註冊制度。消費者可以登錄質檢總局“符合評估審查要求及有傳統貿易的國家或地區輸華食品目錄”信息系統查詢進口食品準入情況,在該系統查不到信息的進口食品儘量不要購買。
二、看檢驗檢疫證明。進口食品經口岸查驗合格後,檢驗檢疫機構會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該證明是進口食品進入流通市場的“通行證”,證書內容包括收貨人、發貨人、品名、包裝種類及數量、輸出國家或地區、規格、生産日期、入境口岸、入境日期、運輸工具等內容。消費者可向經銷商索要其複印件,以核對購買進口食品的信息。
三、看中文標簽。《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進口食品標簽必須體現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産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産品標準代號、生産者和(或)經銷商的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等;輻照處理過的食品應在食品名稱附近標示“輻照食品”,對使用輻照處理過的原料,應在配料表中標明;對轉基因食品的標示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口食品必須在檢驗檢疫局做中文標簽備案,備案通過後才能在食品的包裝上加貼中文標簽,進入市場,因此,外包裝沒有中文標簽或標簽信息不全的進口食品儘量不要購買。(許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