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虹橋街道虹西社區是一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老城市社區,流動人員相對較多,目前有外來人員共計2615人。自崇川區開展鄰裡建設以來,社區結合實際,積極統籌力量,通過鄰裡黨員、理事長、理事、社工等多渠道深入了解轄區內外來流動兒童的概況,了解孩子們的所需所求,根據收集的信息,結合志願服務常態化管理的同時,在離轄區內虹橋小學、虹橋幼兒園較近和外來流動兒童相對聚集的虹橋菜市場所在和顏、和暢鄰裡,設立了“志願媽媽”工作站,發動轄區內的女性機關幹部、女教師、女醫生以及退休老媽媽等女性志願者組成“志願媽媽團”,讓新市民的子女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快樂成長。

在“志願媽媽”工作室成立的3年裏,志願者們用女性所特有的細膩和耐心,通過三大篇章拉開志願媽媽服務的序幕,包括:幫扶篇--編織困難兒童“愛心網”,做孩子們生活的知情人、成長的保護人;快樂篇--建立兒童快樂“夢想園”,通過開展各類業餘活動的方式來溫暖流動兒童;學習篇--開設“學途驛站”,通過放學後的黃金時段,在鄰裡服務處開展活動,教育、引導帶領孩子們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幫扶篇--編織困難兒童“愛心網”
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的“志願媽媽”們以結對物質幫扶的形式,對困難家庭兒童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定期走訪,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和所需所求,有針對性地登記相關信息,並將定期看望慰問,通過自籌或單位募集資金的形式,為困難兒童送去書籍、學習用品、衣服等生活及學習必需品,做他們生活的知情人、成長的保護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六一節前夕,南通市婦幼保健院的“志願媽媽”們都會為虹西轄區內的外來務工子女提供免費體檢,社區的這項工作已連續開展十二年,受到新市民的一致好評。從2014年開始,這個原本被居民稱之為“家門口的醫院”搬至了十公里開外的新城區,轄區機關單位的“志願媽媽”們得知孩子們體檢沒有接送車輛後,便自發用私家車組成臨時的“愛心車隊”,在體檢當天接送孩子和家長,為他們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
快樂篇--建立兒童快樂“夢想園”

社區邀請轄區虹橋小學的教師和社區“五老”人員擔任“志願媽媽”,在週末閒暇時間,義務組織流動人口家庭兒童開展活動,陪伴他們一起下棋、繪畫、剪紙,除此之外,還開展講故事比賽和一些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熱點講座進行成長教育。“工作室”還設置了情感交流專線,每週流動兒童都將把一週之內遇到的心理問題或者生活困難與志願媽媽們通過電話熱線進行溝通,“媽媽”們在進行情感疏導之後,第一時間與其家長聯繫,告知孩子們的生活、心理狀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溫暖流動兒童。
學習篇--開設流動兒童“學途驛站”


針對於外來流動兒童每天放學後的一段監管“真空”期,社區在“志願媽媽”工作站擬開設“鄰裡驛站”、“四點半微課堂”。孩子們在放學後或是週末時,若無人看管,可由家長直接送至社區“微課堂”站點(擬設在虹橋一小北側的和樂鄰裡服務處),日常看護交由退休老媽媽志願隊負責。2017年1月,南通職業大學志願者管理中心通過媒體宣傳與社區對接,主動加入到護學崗和鄰裡驛站中來,大學生志願每天風雨無阻來到學校,然後有序分配崗位,守護孩子們放學,維護交通秩序,並在驛站幫助孩子們輔導1個小時的功課,他們不僅要解決孩子們學習上的難題,更是要通過教育、引導帶領他們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今後,社區將繼續擴大“志願媽媽”隊伍,充實服務項目,並在每月的《虹橋居民報》中開設“志願媽媽”專欄,通過“媽媽的故事”徵文賽等形式,增強“志願媽媽”工作室品牌的凝聚力、影響力,讓社區公益一路前行,讓志願之路充滿愛。(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虹西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