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改造是我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關乎國計民生,對城鎮建設影響深遠。特別是對於廣大欠發達地區,由於經濟較差,基礎建設相對落後,既是棚改的重點,也是難點。
近日,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江蘇省灌南縣探索出一整套完善、有效的陽光棚改機制,為廣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提供了一個有益“範本”。自去年以來,該縣已累計完成27個棚改地塊、5038戶、122.19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不僅速度快、品質高,而且社會反響好,沒有發生一起因拆遷而引發的上訪事件。
統籌調度+三實三準 打造重點重抓徵收機制
灌南縣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經濟欠發達,基礎建設相對薄弱,城市規劃建設歷史欠賬較多,大量存在的棚戶區、老舊廠區和城中村現有房屋年代久遠,佈局淩亂,品質低劣,生活配套設施滯後,嚴重影響城市形象以及群眾居住生活。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該縣尚有49個地塊、9016戶居民、236萬平方米房屋需要改造。
棚改是大事,徵收是難事。為此,灌南緊緊圍繞“公開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依法依規依紀”18字原則,堅持統籌調度。
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政委、縣長為總指揮、縣相關領導任副總指揮的棚改指揮部,同時設立分指揮部,分片負責相應區域房屋徵收工作。主要領導及指揮部負責同志多次召開推進會議,並帶頭深入徵收一線,通過調查研究、徵求意見,確保科學決策、靠前指揮。在該縣化工園區衛生防護距離內一期房屋徵收中,指揮部連續召開3次鎮村幹部、村民代表、徵收群眾、老黨員座談會,徵收公告先後7易其稿,操作流程歷經5次優化,安置方案進行4次論證,保障徵收工作指導思想明確,實施導向清晰,工作推進有序。
同時,灌南改變以往由徵收局和相關鄉鎮單打獨鬥的局面,整合全縣行政資源,抽調業務精、能力強、善於做群眾工作的人員,脫産充實到房屋徵收一線。徵收之前,做到“三實三準”:即將改造區域(地塊)查實、改造底數查實、産權狀態查實、動遷面積統計準、補償數量核實準、需要資金預算準,為工作的迅速、有序、順利開展打下紮實基礎。
三個公平+十個公開 營造公平公正徵收環境
居民耿書祥住在灌南一建公司家屬區,房子已有30多年曆史。在先前向政府請求棚改時,他表現積極,可棚改工作組進駐後,卻和其他住戶一樣反應冷淡。“我擔心先拆和後拆價格不一樣,對拆遷工作組也有點不信任,怕他們辦事不公平。”耿書祥説。
害怕拆遷不公平、先拆會吃虧,這是群眾的普遍擔憂。為此,灌南堅決做到堅持標準、規範程式、公開操作。每一個棚改工作組的人員全部從全縣6個部門和鄉鎮抽調臨時組成,每一項重要事項,全體成員必須到場並集體簽字確認方可生效。
在具體操作過程上,該縣做到“三個公平”:對整個被徵收群體做到公平,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周邊房屋價格和群眾接受程度,制定出臺徵收決定、補償方案、評估辦法,最大程度地保護群眾利益;對被徵收戶個體做到公平,在動員黨員幹部維護大局、帶頭拆遷的同時,針對弱勢群體、困難群眾出臺救助政策,因人而異、因戶施策,並公開公示,確保弱有所助、困有所幫,實現和諧拆遷;對違章搭建執法(補償)做到公平,執法過程中無論涉及到什麼層次、什麼群體,只要是違章建築的全部予以拆除,在徵收過程中只要與之前摸清的底數不符被認定為違章的一律不予補償。
不僅要公平,還要公開。該縣堅持“十個公開”:即政策依據公開、徵收決定公開、安置方案公開、工作流程公開、補償標準公開、評估結果公開、獎勵政策公開、困難救助公開、徵收協議公開、補償款支付公開。同時,請群眾推舉代表參與,全程監督所有徵收過程,真正做到以公開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確保徵收工作一個政策、一視同仁、一步到位,保證徵收過程操作規範,陽光透明。
“老實人不會吃虧,釘子戶也不會討巧。棚改工作組能想我們所想,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做事,我們就放心了。”在15天徵收宣傳結束後的兩天內,與耿書祥一樣,一建公司家屬區全部的65戶住戶中就有60戶完成了簽約。
全面宣傳+分類處理 構建積極聯動徵收格局
棚戶區改造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群眾的生活品質。因此,群眾的理解、接受和支持,是棚改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灌南縣加大宣傳力度,多途徑、立體式、全覆蓋展開宣傳攻勢,向群眾講清説透房屋徵收的政策法規,宣傳告知“早簽早得益、遲簽不討巧”的政策導向,一對一、點對點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打消群眾疑慮,消除觀望思想。指揮部在群眾居住地及主要路段口張貼懸挂“邀請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依法拆遷、陽光拆遷、公平拆遷”“政策公開、過程公正、結果公平”等標語橫幅;利用大喇叭、宣傳車等載體,向群眾詳細講解徵收政策;發放致拆遷群眾一封信,製作徵收工作倒計時牌,公佈諮詢聯繫電話,營造了濃厚的徵收氛圍。
與此同時,徵收指揮部問計於民,反復論證,制定出臺的徵收決定、補償方案、政策救助等充分考慮周邊房屋價格和群眾接受程度,對被徵收戶的房屋進行綜合補償,不與民爭利,最大程度地保護群眾利益。針對不同群體,則分別對待,分類處理。對生活困難、心有顧慮的群眾,注重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幫助解決難題,打消不信任甚至排斥抵制的情緒;對於搬家有困難的群眾,指揮部工作人員主動聯繫搬家車輛,親自動手,幫助他們及時搬家;對於安置有困難的群眾,工作人員積極聯繫相關部門,幫助申請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妥善處理好各種後續問題。
通過宣傳引導和一個個幫困解難的實際行動,灌南棚改隊伍過細的工作和過硬的作風贏得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積極配合,全縣4大片區20多宗地塊棚戶區改造工作正在強勢推進。今年以來,該縣已投入約10.5億元,徵收1349戶29.84萬平方米。
據灌南縣委書記李振峰介紹,灌南將進一步統籌規劃,加大力度,集中力量,奮力攻堅,今年確保完成8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力爭突破100萬平方米,再用1-2年的時間,全面完成灌南的棚改工作階段性任務,為推進“雙城同創”和建設全面小康新灌南做出更大貢獻。(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張道平 張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