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座歷史文化深厚的古都名城,對京劇的熱愛從未消退。
秦淮河邊、明城墻上、紫金山腳、玄武湖畔,展國粹之魅力,品國韻之芳華。2001年,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南京舉行,16年後,京劇藝術的盛會再度回到南京!
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將於5月11日至29日在南京舉辦,全國24個省區市、34個京劇表演團體的29台劇目、5台武戲摺子戲專場(22個摺子戲)和3台祝賀演齣劇目將參加京劇藝術節。精品薈萃、名角雲集,古韻新風,名家新劇同譜盛世華章!
本屆京劇藝術節演齣劇目題材多樣、流派紛呈,名家薈萃。開幕演齣劇目為江蘇大劇院的《青衣》,閉幕演齣劇目為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的《向農》,開閉幕大戲均為江蘇原創。一批當前京劇舞臺上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骨幹力量都將在本屆京劇藝術節競相登臺。詳情請見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官方網站。
江蘇三台大戲展風采
《青衣》打頭陣
作為開幕演齣劇目《青衣》由江蘇大劇院出品,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説,塑造了一個“戲癡”筱燕秋的藝術形象。該劇將月宮中淩雲而舞的嫦娥、舞臺上光彩照人的青衣和大地上平凡生活的筱燕秋形象以戲曲表演的形式呈現,展示了以筱燕秋為代表的現代女性進退失據、無所適從的生存困境和她們困獸猶鬥、尋求自贖之路的心靈歷程,以及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勇氣。
京劇《青衣》吸引了國內一線名家的加盟,唱腔、音樂、配器的創新也為劇目添色不少。唱腔上,將老生、旦角用得多的四平調運用到花臉上,以及將越劇的輕板無伴奏運用於京劇,創新運用了京劇豐富的聲腔板式來刻畫人物形象,體現了時代氣息;音樂與人物思緒發展融為一體,很好地推進了劇情的進展,使得整部劇更為動人、走心。
《大明城墻》添彩
原創京劇《大明城墻》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由南京市京劇團精心編排,力邀國內五大頂尖京劇院團合力打造。
京劇《大明城墻》選取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南京城墻時的故事。“龍吐水”“鬼臉城”,京劇中出現的大量南京城墻的掌故傳説,南京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抄一抄……”也被融進了京劇之中。
《向農》來壓軸
作為閉幕演齣劇目現代京劇《向農》改編自話劇《楓樹林》,是2016年度江蘇省文化廳重點投入劇目,由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創排。該劇反映了在中國南方某大城市郊區一座楓樹成林的村莊裏,捨生忘死帶領群眾致富的村書記形象。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省演藝集團京劇院老院長陳霖蒼擔任導演,併為這部劇目排出了一套老中青三代薈萃一堂的強勁陣容。幾位主演將傳統京劇程式靈活融入身段,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中又蘊含京劇獨特美感,令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