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發展大會的青年志願者,被稱為“小流蘇”,是會場內外最靚麗的一道風景。劉松 攝
千余海內外江蘇人欣然赴約、共聚南京,傳遞的是綠葉對根的眷戀,也引起海內外的無數關注。大會還沒開,已經紅遍網絡,看這些數字就知道:大會雲平臺于3月1日開通運行,推出官網、微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上傳1583位嘉賓基礎信息,推介重點嘉賓395位,微博話題“江蘇發展大會”“約在江蘇”閱讀總量超過1.75億。
大會新聞中心已正式投用,通過媒體註冊通道註冊的大會採訪記者達到404人。
首屆江蘇發展大會主題是約在江蘇,共築夢想。“約在江蘇,是邀請海內外江蘇人回來交流,共築夢想,是把大家請來探討多途徑合作交流。”省委副秘書長、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楊根平説,大會日常運轉今後由大會秘書處進行,溝通方式上採取多種方式。在每位嘉賓的房間都放進了“二維碼”,每界別分市縣建立“朋友圈”,相關領導加入,方便日常交流。
熱點追問
1個性化需求怎麼滿足?
一對一聯絡,雙向精準對接
大會嘉賓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個年齡段的都有,願望和要求各不相同。省發改委副主任趙建軍介紹,目前明確提出要返鄉的有545位,海外267位,省外175位。其中海外嘉賓中明確提出要回家看一看的有近70%。針對嘉賓的需求,各市一對一聯絡,精準對接,精準服務,緊緊圍繞鄉情、聯誼,將幫助嘉賓達成個性化心願。
“家鄉能為嘉賓做什麼?嘉賓想為家鄉做什麼?按這樣的思路,我們事先徵求了嘉賓的意願與需求共1000多項,有實際合作意向的需求57項,以各市為主,省裏配合,將幫助嘉賓需求一一落地。此外,活動也向嘉賓們徵集來建議建策1200多條,這些建議都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2與招商引資有什麼區別?
幫嘉賓找回記憶中的垛田、一碗米湯
省委副秘書長、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楊根平介紹,江蘇人才輩出,過去大家都説江蘇人跑出去的不多,其實江蘇人跑出去搞科研的特別多,教育、醫衛、科技類人才尤其多,原來也有一些聯繫,但系統性和廣泛性不夠。根據江蘇省情實際,本次發展大會不以具體項目簽約為目標,主要請嘉賓回來感受鄉情鄉音,了解發展變化,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因此,這次江蘇發展大會不同於普通的招商引資大會,比如記憶中母親端出的一碗米湯、記憶中的垛田這些需求,我們都盡力幫嘉賓達成心願,而不是急吼吼地招項目。
3“520”召開是刻意而為?
主要考慮週六方便嘉賓參會
“520”也是表白日,發展大會選擇“520”召開是否刻意而為?楊根平笑言,這一天婚禮多,周傑倫還要在南京開演唱會,南京大學要舉辦校慶……不過江蘇發展大會定在5月20日召開與“520”撞車純屬巧合。一方面2月份才確定要留有充足的籌備時間,另一方面再晚天氣又過於炎熱了,加上這一天是週六,方便更多嘉賓參會。楊根平還特別提到5月21日是小滿節氣,“豐收在望,還需努力”,大會期間迎來小滿節氣還是有意義的。
4京東劉強東為啥沒來?
一年前就有安排,專門來信請假
參會嘉賓大佬雲集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當有媒體提問為什麼京東劉強東沒有出現在參會嘉賓名單中時,楊根平幫忙解釋,劉強東確實有特殊原因,因為一年前就另外定下了行程安排,為此還專門致信書記、省長請假,派了副總來參會。他説,不少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鄉赴約的江蘇籍企業家令人感動,比如董明珠女士19日晚在北京有活動,20日下午也另有行程,但她還是19日晚上專程飛來南京,並將在20日上午的發展論壇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