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顧紅艷 通訊員 李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而環境信用建設,則是社會信用體系閉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上上之策。
近日,全國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培訓班暨江蘇省環保政策法制建設培訓班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江蘇環境信用制度較為完善 大多企業涉輕度違規

江蘇環境信用制度評分標準
湖北環保局負責人透露,湖北環境管理體制幾乎照搬江蘇,但起初很多企業都表示打分太嚴格,很多企業想及格都難。無錫市環保局法規處王德文表示,無錫信用等級評價系統基於一企一檔,數據共享方面完善 ,信用等級評價可完成自動歸集。據悉,無錫非國控企業初步參評1977家,按照江蘇省評分標準,根據扣分情況分為“綠藍黃紅黑”五類,紅色黑色區域重度環境違法企業很少,大多數企業只是輕度環境違法。
江蘇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調研員龔志軍透露,江蘇省環保與物價部門聯動在各市縣區開展了差別水電價試點工作,環保信用評價等級黑色企業每噸水加收1元、每度電加收0.1元,紅色企業每噸水加收0.6元、每度電加收0.05元。目前江蘇各地級市環境信用普遍變好,綠色企業不斷增加,蘇北各市更趨明顯。
環境信用制度亟須完善 讓環境守法成為新常態
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副教授張俊傑表示,由於環境部門執法處於弱勢,環境守法未成為新常態,以及環境與經濟目標的權衡等問題,目前環境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缺陷。
張俊傑表示,環境信用制度是中國獨特的制度創新,企業環境信用制度可有效的撬動強勢的經濟與金融部門, 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環境執法部門的弱勢;區域環境信用的核心在於督政,環境信用的有效性取決於信息的準確性。
據悉,江蘇下一步將基於大數據手段,利用污染源“一企一檔”動態採集數據,開展企業信用實時、動態評價。利用污染源信用評價結果預測模型,開展污染源企業信用結果預測,指導污染源企業開展環保工作。
懲戒機制尚未成型 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成為朝陽産業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都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和相對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信用機制應用到生活的每個環節、社會的每個角落。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江蘇省信用辦主任戴躍強表示,信用法律是經濟行為人必須遵循的準則。較為完備的信用法律,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什麼是守信,什麼是失信,守信應提倡,失信必受罰,從而成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支撐。
“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由於這項工作具有基礎戰略性、社會管理性、信息化支撐性、監督管理性、産業發展推動性等多方面特徵,是一個朝陽産業,我們肩負著開創性的工作職責。”戴躍強最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