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天王府“萬歲全圖”反映太平天國地理觀

天王府聖天門
我國文獻史料中極少有關於太平天國所繪製地圖的介紹,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先生在《太平天國散佚文獻鉤沉錄》 中一共也只羅列了《地理圖》、《太平天國萬歲全圖》、《天下大觀圖》3種。
其中,《太平天國萬歲全圖》 是天王府裏的一幅磚刻地圖,鐫刻在天王府聖天門的磚壁上。英國人富禮賜曾在著作中留下關於它的一段文字。由於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與衝突,這幅圖的內容與觀念令富禮賜頗感“奇異可笑”。
天王府裏有一幅天下圖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英國翻譯官兼代理寧波領事官富禮賜來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訪問。在此名義下,他一邊蒐集情報,一邊遊歷了天京的不少地方,其中包括天王府。他的《天京遊記》中,記錄了此次訪問的一些見聞。
那天,他來到天王府,當進入天王府的內重宮城金龍城的正門——真神聖天門後,看到“聖天門之右有小屋,內有桌椅,駐有天軍”。因該門內是天朝宮殿禁地,來人不給再往裏去了,他被一名非常有禮貌的看門老人邀請坐下喝茶。
這時,富禮賜發現,聖天門的磚壁上有一幅世界地圖,叫《太平天國萬歲全圖》,便上前仔細端詳起來。只見該圖“中有大方地,四週是洋海,地即中國;中又有四方地,圍有四墻,是為天京。香港沒有存在;日本只是一小點,北京也沒有存在,在西北方有兩小島名為英吉利及法蘭西。其他歐洲諸國大概都為天條所屈服了,而全個亞細亞洲——中國除外——大概已被龍吞去了”。
當時,有個叫陳慶甲的嘉定人,于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被太平軍抓住帶至天京,住在天王府附近。次年八月,他乘隙逃出,回到家鄉後把在天京的所見所聞寫成《金陵紀事詩》一卷。其中的一首也提到了聖天門磚壁上的地圖:“皇天門接聖天門,殿號真神體勢尊。幾幅輿圖嵌四壁,鳴鐘伐鼓鬧黃昏。”
作者在詩後還有一句自注:“頭門為皇天門,門內偽殿為真神殿,殿後為聖天門。四壁嵌磚鐫地理圖,旁列龍鳳鐘鼓。”此詩也證實當時聖天門磚壁上鐫有《太平天國萬歲全圖》,而且還不止這一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