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輿情評論 >> 正文

三問網絡實名制:言論自由受限制嗎?

2017-06-05 15:33:2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蒲怡然     責編:胡雨    

  “應國家法律要求,6月1日起使用互聯網服務需進行賬號實名。為保障百度賬號的正常使用,請儘快完成手機號實名驗證。”近日,百度發佈的一則訊息引起熱議。

  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註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5月,網信辦發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臺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否則不能得到相關服務。

  曾經,互聯網的虛擬隱蔽性給管理出了很大的“難題”,不良信息的氾濫,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互聯網實名制的推行,便於對不良信息發佈者追責,也可以對網民産生責任約束。

  互聯網實名制是大勢所趨,網民們卻有些憂心忡忡:會不會增加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監管的步伐能不能跟得上?是否會限制網民們表達觀點的自由?消除網民疑慮,讓實名制真正成為互聯網秩序走向規範的“助推器”,互聯網平臺及相關管理部門義不容辭。

  1問

  信息洩露風險會增加嗎?

  據今年3月360補天漏洞相應平臺發佈的《2016年網站洩露個人信息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有58.5%的網站漏洞會導致洩露實名信息,62.4%的網站漏洞會洩露行為信息,可能洩露的數量多達42.3億條和40.1億條。

  互聯網實名制一方面可以成為掃除不良信息的“鐵掃帚”,另一方面也會讓各個互聯網平臺成為駭客眼中的“肥肉”,增加網民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

  據業內人士介紹,駭客往往通過“掃號撞庫”的方式,得到用戶在互聯網平臺的註冊信息並賣給不法分子,而不少平臺還缺乏對這種“撞庫攻擊”的有效防禦措施。

  實名制讓網民們以真面目示人,如何為他們撐起個人信息的“保護傘”?

  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陸續從技術和監管兩方面完善自己的防禦系統,防止駭客攻擊導致用戶信息洩露。據了解,某互聯網購物平臺已成立安全團隊,以網絡安全攻擊的安全風險發現識別為基礎,發現內部網絡高級別持續性威脅,挖掘與檢測針對買家與商家的釣魚網站,並及時處理。

  國家有關部門也陸續出臺各項法規,保障互聯網用戶信息安全。“我國《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侵權責任法》及其司法解釋等一系列法律規定,都反復強調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由此可見,我國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數據安全已經被提到了國家最高層面,對個人信息的使用、採集等都需要嚴格的法律程式和明確的法律授權。”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面建立實名制,實際上可以加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2問

  技術監管步伐能跟上嗎?

  近日,有乘客登錄要求實名註冊的12306網上購票,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號已被註冊過,導致無法註冊購票。網站客服稱,此現象可能是個人身份信息被人惡意搶注而致。

  5月1日,《文化部關於規範網絡遊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實施生效,網絡遊戲運營商陸續展開要求玩家實名認證的措施。騰訊旗下“王者榮耀”、網易旗下“陰陽師”等遊戲最近提示用戶加緊實名制認證,否則一段時間後將無法正常遊戲。但某些未成年玩家通過找出家長身份證或網上找成年人有償代認證的方法“矇混過關”,使得遊戲實名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互聯網實名制的推行雖然將用戶身份從虛擬變成了真實,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現階段從技術上難以實現將個人信息與主機綁定,無法驗證身份與終端的一致性,因此真實身份的背後並不一定是操作者本人。

  除了技術跟不上之外,監管的缺失也助長了“人機不一致”現象的氾濫。有專家指出,目前對於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如何執行沒有具體的法律解釋,由哪些部門負責互聯網實名制也沒有提及。此外,對於冒用他人身份註冊賬號的行為也缺乏對應懲罰措施。

  手機實名制也面臨同樣問題。記者了解到,根據規定,一個身份證最多可以綁定5個手機號,不法分子可利用用戶辦理業務時提交的身份證複印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其名義辦理其他手機號碼,這就給電信詐騙追責設置了不小的障礙。如去年的徐玉玉電信詐騙案,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開通手機號實施詐騙。

  “用戶既不能冒用、盜用和虛假註冊不屬於自己的賬號,也不能利用賬號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更不能以賬號宣傳非法信息。”朱巍認為,賬號是在虛擬世界中的本人,在網絡徵信機制正在建立的今天,使用網絡賬號的誠信行為將直接影響到現實中本人的信用記錄。

  他建議在網絡實名制的基礎上建立黑名單機制,保障網民權益。同時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平臺,如滴滴出行等應該大力推廣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從而加強實名制的精準性。

  3問

  網民言論自由受限制嗎?

  今年3月,一則署名為“菏澤市公安局”的關於“偷孩子,挖器官”的帖子,在朋友圈熱轉。該消息已被山東菏澤市公安局證實為謠言。目前,散佈謠言者已被鄆城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互聯網實名制的推行,有利於查明網絡不實信息的來源,讓網友對自己説出的每一句話負責。

  201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出臺《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微博客用戶必須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註冊後,才能使用發言功能。

  2015年2月,網信辦發佈《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指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後臺實名、前臺自願”的原則,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註冊賬號。

  業內專家認為,過去網上發言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無理宣泄、人身攻擊的低風險讓一些人在網上肆無忌憚。現在有了清晰的身份認證,有了明確的追責機制,每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發言負責。互聯網時代,發聲前多考慮、細思量,有利於形成更加理性的輿論環境。

  此外,也有網友質疑推行實名制會限制網民的“言論自由”,甚至導致網絡監督意見的流失和監督熱情的降溫。

  對此網信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對於向社會公眾發佈信息尤其是時政信息,規定比較嚴格;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只要求遵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等“七條底線”,在這“七條底線”之上享有充分言論自由。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麗認為,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絡空間裏,發表言論的前提是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網絡實名制是社交媒體發展的趨勢,它實際上是將對網民的內在道德約束變成了外在的法律約束。

  “我國採取的互聯網實名制遵循的是‘前臺自願,後臺實名’的原則,對網民表達自由沒有影響,反倒強化了網民的知情權。”朱巍認為,實名制下的民意往往更加真實可信,可以大大減少虛假訊息的數量,從而提高有關部門的監管效率。(董絲雨 蔣齊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