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推行實施兩年左右的“海綿城市建設”如今進度如何?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吸水”能力怎樣?下一步又有哪些地方會引入“海綿體”?昨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隨著今年濱江學院、鴻山物聯網小鎮等兩大新增試點區域的推開,無錫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增至5個,每個區均有試點區域,至此市區實現全覆蓋。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河水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多個“海綿體”植入城市內初顯效應
“實際上,在近幾輪的城市建設行動中,無錫早已引入海綿要素。”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梁溪苑小遊園海綿化改造、春江花園海綿型停車場、梁塘河生態濕地恢復工程等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海綿項目,初步取得了社會和環境效應。
該負責人表示,海綿城市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這一理念實際上在無錫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已運用起來了。前幾年已建了不少海綿城市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無錫的濕地,如環蠡湖濕地、貢湖灣濕地、尚賢河濕地、梁塘河濕地、梁鴻濕地以及宛山蕩濕地等。目前,無錫濕地的建成面積約為60平方公里,是江蘇省濕地面積最多的城市,而這些濕地就是最大的“海綿體”。
除濕地建設外,目前,無錫已建成的海綿城市重點項目還有去年廣瑞片區的老住宅整治工程的“海綿化”,其面積達40萬平方米,以及新吳區組織實施的三星SDI“海綿工廠”地塊。
新增兩大試點填補區域空白
根據剛出臺的《2017年度市區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實施方案》,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市將持續推進惠山工業轉型集聚區、廣瑞路沿線地區、梁塘河沿線地區3個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建設,同時新開工建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鴻山物聯網小鎮這兩個試點區域。
濱江學院位於錫山區,目前已開工建設,近期規劃用地約700畝,一期建設面積約17.8萬平方米,計劃2018年8月底完成;二期建設面積約10.2萬平方米,計劃2019年8月底完成。鴻山物聯網小鎮位於新吳區,目前處於規劃階段,試點區域為物聯網小鎮重點功能區建設範圍,今年將啟動建設4-5個項目,總用地約300畝。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這2個項目納入試點區域,填補了目前錫山、新吳兩區尚無試點區域的空白。
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要求,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2016年我市建成區面積為332.01平方公里,20%即為66平方公里。為保證完成國家任務要求,每區每年必須不少於3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21條道路建設引入“海綿體”
除了試點區域,無錫的“海綿城市”建設還將與重點城建項目、民生工程相結合,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在道路建設方面,將在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和惠山大道景觀及市政提升改造、新錫路北延、新錫澄路等21條道路建設改造項目中融入“海綿元素”,並提出相應指標要求,如道路中下凹式綠地面積比例不少於50%,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應使用透水鋪裝,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不少於40%等;結合舊住宅區整治年度計劃,對黃巷新村、湖光新村、莊前二村、塘南新村等9個住宅區約42萬平方米進行海綿化改造;結合城市綠化管養和建設任務,續建顯義橋小遊園、長廣溪濕地修復二期工程等,新建太湖新城海綿公園、廣南立交綠地海綿化改造工程等19個項目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結合黑臭河道整治、環境綜合治理,在鐵樹橋浜、諸家橋浜等27個整治項目中體現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結合年度公共建築工程,在江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少年宮等18個建設項目中落實海綿設施建設要求。據介紹,主要結合道路建設、舊區整治、公園綠地、河道整治、公共建築等建設項目,按項目性質,分類設立重點建設項目,並提出了具體實施要求。(袁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