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已形成“九湖繞城、四水潤彭”的水系新格局,經濟社會邁上了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圖為雲龍湖風景區。
“徐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以生態引領為核心,以節水治污為先導,以‘河湖連通潤彭城、人水和諧惠民生’的水生態文明城市為總體目標,理念先進、佈局合理、工作紮實、成效顯著、特色突出、示範明顯……驗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6月12日,水利部和江蘇省政府在徐共同召開徐州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會,徐州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通過驗收,標誌著徐州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自2013年開展國家級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為試點工作建立了強有力的法制、體制與機制保障。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縣(市)區及各個部門,形成了黨政齊抓、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高效推進機制;印發了《徐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徐州市“水更清”行動計劃》《徐州市區主要河道管理考核辦法》等配套文件,為試點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建設資金得到有效保障;將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執行“誰主管、誰負責”的目標責任制,依據“定時、定責、定人”的三定原則,定期發佈督查通報,為試點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督查考核保障。
按照水利部、江蘇省政府《徐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徐州結合“古風漢韻、平疇沃野、汴泗交流”的城市特點,系統開展了水管理、水安全、水環境、水節約、水生態和水文化6大體系建設,完成了雲龍湖綜合治理、南水北調清水走廊尾水導流利用、礦坑塌陷地綜合治理等6大類、90項示範項目。試點期完成投資113.51億元,形成了“九湖繞城、四水潤彭”的水系新格局,同步建立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
通過各項試點任務實施,徐州市全面實現了《實施方案》確定的試點建設目標,22項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實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實質轉變,以青山綠水的全新景致和“楚韻漢風”的城市氣質,成就了名副其實的生態園林宜居之城,順應了人民群眾新期待,增添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徐州市以“水更清”行動計劃為抓手,採取“綜合整治、源頭控污、清淤疏浚、綜合開發”等多種措施,主要河湖水質基本穩定在Ⅲ類;建立了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專用工程體系,保障了南水北調輸水水質安全;通過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提升了主城區防洪排澇能力;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16年用水總量為12.31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3.82立方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03,達到了預期目標,實現了以“三條紅線”管理倒逼産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建成了6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9處省級水利風景區等涉水景觀帶,人民群眾得到親水、近水的實惠,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城市環境面貌和生態水準顯著提升。
試點建設過程中,徐州在河湖水系連通及綜合治理、礦井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礦坑塌陷地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修復、水利風景區建設與水文化發展,以及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機制、融資模式等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有益探索。將“水更清”行動計劃納入全市“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路更暢、城更靚”五大行動計劃,水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建設一體化推進,建設成果融入百姓生活。
通過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徐州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打造了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水景觀和漢風樂舞山水彭城的水文化體系,水文化遺産得到了良好傳承與保護;在推動徐州生態環境由灰變綠的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總量由小變大、産業結構由老變新、經濟實力由弱變強,使徐州經濟社會邁上了生態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