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早上,新華日報記者冒著小雨,乘著快艇,向300多條非法採砂船集中停放的洪澤湖韓橋水域出發。每行駛一段距離,在洪澤湖上開了十幾年船的駕駛員胡師傅就指著雷達顯示器説:“你看那河床上一個一個凹下去的黃色洞,就是非法採砂船造的孽,漁網一掉進去,就完蛋。”
“洪澤湖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蓄洪湖泊和行洪通道,也是淮安市和洪澤區的飲用水源地,更是湖區漁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湖。打擊採砂,保護好洪澤湖生態,利在當代,功在韆鞦。”淮安市洪澤區區委書記朱亞文説。
近幾年,非法採砂導致洪澤湖生態遭到極大破壞。世世代代生活在洪澤湖上、靠打漁為生的祁獻青無奈地告訴記者,“非法採砂船來了後,湖裏的魚種和數量逐步減少,河蜆等漁業資源幾乎絕跡。”
河蜆是洪澤湖特産之一,一度走俏日韓市場。“2010年左右,我做河蜆生意,一天能掙到1000多塊,而現在連一隻河蜆都難找到。”祁獻青被迫和親戚們轉戰杭州等外地打漁。
“以前的洪澤湖有80多種魚蝦貝類,現在減少到只有40來種。”洪澤區區長殷強痛心疾首道:“這是對生態的致命打擊,打擊非法採砂已經刻不容緩。”
為了打擊非法採砂船,幾年來,省、市、縣各級都採取了行動,但效果並不理想。胡幼龍是洪澤區水政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常年在洪澤湖上和採砂船鬥智鬥勇。從胡幼龍家出門到碼頭,共有五個路口,“每個路口都有人盯著,向採砂船彙報我的行蹤,同事也都這樣被盯梢。既有明哨,還有暗哨,採砂船老闆還花錢雇年紀大的漁民,白天坐在船頭上釣魚、打毛衣,其實是在放哨。”
“一條大船一晚上作業能掙20萬,小船也有好幾萬,利潤驚人。”由於非法採砂高額利潤的誘惑,儘管有關部門一直在打擊,仍有一些採砂船頂風作案,加之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交界水域的複雜性以及執法力量不足、執法裝備較差等多方面原因,非法採砂多年來屢禁不止,有時候還十分猖獗。”洪澤區水政監察大隊大隊長徐承軍説。
硬骨頭也得啃!為保護洪澤湖生態,洪澤下決心斬斷採砂利益鏈。今年3月開始,在省市統一部署下,洪澤區成立打擊洪澤湖非法採砂工作領導小組,區長殷強任組長,水政、漁政、公安、地稅等多部門聯手作戰,重點開展“1+4”專項整治行動: “1”是指將採砂船集中停靠,實施24小時值班看管;“4”是開展打擊非法偷採盜採專項整治行動、涉砂船舶專項整治行動、沿湖砂石經營場所專項整治行動、沿湖非法組裝維修採砂船專項整治行動。在採砂船集中停靠點周邊2公里範圍內,不允許運輸船、加油船、維修船等涉砂船舶駛入、停泊,對巡查中發現的非法偷採盜採、運輸船為採砂船提供運輸服務等行為,第一時間採取強制措施扣押,並按程式進行調查處理,對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違法人員刑事責任。
按照淮安市政府統一要求,從3月20日開始,由淮陰區、洪澤區輪流對集中停靠點之一的韓橋水域實行24小時巡查、值守,每區半個月。各區政府組織水政、水警、海事、漁政等單位執法人員9名組成聯合執法隊伍。“之前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是點對點的處理,執法效果差,執法人員疲於奔波;現在將這些採砂船隻集中統一看管,省力省時,目前洪澤水域盜採偷採基本沒有了。”洪澤區水利局局長郭明珠告訴記者。
強大的輿論攻勢,有效的看管制度,韓橋水域一些外地採砂船船主主動聯繫停靠點的值班人員,要求離開停靠點。目前已有33條採砂船船主自行拆解採砂機具,離開洪澤湖。原來停靠在老子山水域的46條非法採砂船,不願意去韓橋集中停靠點,經做工作,採砂船船主自行移除採砂大鎬,實現船鎬分離,已喪失採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