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現場。 陳 儼 萬程鵬攝
7月6日下午,“尋找最美勞動者”頒獎典禮在江蘇新華全媒體藝術館溫情上演。來自全省取勝的“最美勞動者”活動獲獎者匯聚南京,分享“最美勞動者”獲獎照片的精彩定格,聆聽“最美勞動者”的感人故事。
“尋找最美勞動者”徵圖(文)是由省總工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開鑫金服承辦的大型公益活動,邀請群眾用鏡頭髮現勞動之美,向勞動者致敬。4月27日啟動以來,活動共收到上千幅攝影作品,題材包括工人、手工藝人、教師、醫護工作者、警察、環衛工等各行各業。經網友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20幅作品最終脫穎而出。省昆劇院“最美杜麗娘”單雯、 “洋勞模”本帕克、南京修車獨腿老人童豐珠等人,都留下屬於勞動者的最美瞬間。
獲獎作品《“最美杜麗娘”單雯》攝影師郭峰,跟蹤拍攝單雯的臺前幕後已有5年。“舞臺上,她是端莊美麗的‘杜麗娘’。一年365天,她有100多場演出,節假日是她的工作日。每場大戲前一個月,都是密集排練期,不分寒暑。”郭峰説,“我所理解的最美勞動者,是每一個堅持本職工作、給他人和社會帶來更好生活的人。單雯這麼一位青春靚麗的姑娘,一直堅守和傳揚崑曲這門傳統古老的藝術,她就是我心目中的‘最美勞動者’!”
坐著輪椅來到現場的南京七旬修車老人童豐珠,贏得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20多年前,童豐珠失去右下肢,這位“獨腿英雄”在自家門前巷內,擺下修車地攤。“我以手藝為人修車,既方便大家,又能掙錢,不要社會救濟,還可減輕子女負擔”。照片攝影師朱崢嶸,也是一位七旬老人,在他看來,童豐珠的小小修車地攤,就是他眼中的最美風景。
緊張的鼓樓醫院急診室、繁忙的祿口機場、汗水灑落的高鐵建設現場……一幀幀生動的圖像,帶領我們直面勞動者的艱辛與偉大。《鼓樓醫院夜間急診室的故事》拍攝者余萍與急診室的護士一起來到現場。拍攝當天深夜,余萍在鼓樓醫院急診室連續跟拍4個小時。急診室裏,醫生與護士們忙得沒有一刻停歇。“外面是車水馬龍,裏面是生死時速。那一刻,你無法不感知到勞動的偉大。”
作為獲獎者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作精彩發言。吳元新從事藍印花布已經42年,他的九旬老母還在紡紗織布,女兒女婿也都加入藍印花布的傳承。非遺沉澱著創作者的勞動,也沉澱著民族的文化傳統。
江蘇省總工會副主席馬永青説,這些獲獎照片裏的“最美勞動者”,並沒有驚天動地的表達,而是默默無聞的堅守,是恪守本職的奉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美勞動者”,也是社會價值標杆,更是值得敬仰和尊重、值得學習和看齊的典範。
作為新華日報老記者、新中國第一代女攝影記者,84歲的攝影家曉莊在現場向觀眾展示一張張珍貴的上世紀的勞動者照片:赤腳醫生、插秧能手、百貨公司售貨員……“時代在日新月異地變化,我們的社會在不斷變得更美更好,勞動者永遠是真正的主人翁!”曉莊感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