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 徐駿 作圖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保險公司熱衷於跑馬圈地掙快錢,偏離主業發展短期理財型業務,與保險的初衷大相徑庭。結果,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4月下旬以來,保監會出臺系列文件,監管籬笆不斷扎牢,保險公司紛紛轉型回歸,找回“初心”,在拓展長期保障型業務上下功夫,正本清源再起航。
跑 偏:
盲目“跑馬圈地” 掙快錢
去年以來,一些保險公司借萬能險快速做大保費規模,套路就是承諾高達8%的“年收益率”,保險期限一短再短,甚至承諾一年就可退保。
萬能險真有這麼“好”嗎?保險專家對它做了一次“解剖”,簡單來説,假如你買了一個保費100元的萬能險,第一個保單年度扣掉保障成本和費用後,拿來投資的錢可能就剩下60元,這麼算下來,真實“收益率”顯然達不到承諾的8%。
新華社記者梳理多家壽險公司最新一期萬能險産品結算利率發現,大部分萬能險産品結算利率在4%至5%之間,“8%”的已經銷聲匿跡。
盲目發展短期理財型業務、激進投資對抗原股東、資産負債錯配……這是近年來保險業粗放發展的幾個縮影,一些保險公司偏離主業,究其原因,是其不懂保險、不尊重保險、不是真正想做保險。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説,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風險管理,部分保險公司發展戰略出了大的偏差,對於行業應該幹什麼、公司應該怎麼幹,認識十分模糊,幹了很多不該幹、不能幹的事情。
個別公司以高回報率大量銷售短期理財型産品,獲得大量保費後,進行激進投資甚至挪用保費增資,放大財務杠桿,虛增資本金和償付能力。公司異化為控股股東的融資平臺。
有的保險公司長期依靠股東“輸血”,套路就是“業務膨脹——增資——再膨脹——再增資”,最終膨脹為保險業的一個“膿包”,危害“身體”健康。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全行業要固守立身之本,要把主業做強,要有做百年老店的志向,把風險管理的優勢發揮出來。
糾 偏:
行業“膿包” 逐個被擠破
亂象和風險面前,監管對症下藥。上半年,非壽險投資型業務試點被叫停,中短存續期産品“瘦身”,萬能險期限拉長,違規保險機構相關業務和投資資格被停掉……“空子”陸續被堵上,“膿包”逐個被擠破。一些保險公司掙快錢的套路不靈了,在保險業要幹好保險的事。
保險業的“初心”,就是無論社會賦予保險業多少功能,都不能忘記保障功能是行業發展的根基,保障是保險的看家本領。
投資是財富管理的一種方式,對保險來説,它在財富管理方面的優勢是長期儲蓄功能。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具有儲蓄性質的保險産品往往含有一定的保證利率,對老百姓而言,可以穿越經濟週期、抵禦通貨膨脹,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表示,發達國家保險公司更成熟,監管部門更多會讓市場自己去調整。如果保險公司不回歸主業,保障價值得不到體現,未來保費收入等會有壓力,就會被市場淘汰掉。中國保險市場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近些年成立的一些保險公司,它們的股東、經營者相對不成熟,監管部門引導回歸保障本源很有必要。
“讓保險業回歸保障本源,不僅是監管要求,也是大勢所趨。”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説,保險公司要由理財管理者回歸到風險管理者,提供的風險保障要體現在保障責任、産品性價比和理賠服務上。近年來保險業保費規模不斷提升,但“含金量”並不高。回歸風險保障,需要優秀的精算、核保和理賠人員做支撐,目前國內還比較薄弱。
他表示,保險公司要回歸保障,就要先打牢“地基”,做好長期“吃苦”準備。
回 歸:
用百姓需求 提升服務價值
這些年來,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一直堅守保障本位,大力發展保障型産品,擴大期交業務,收縮躉交業務,業務結構更加健康。
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分別增長17.4%、45.9%、67.3%和47.5%。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均在削減低價值率的躉交業務,提升高價值率的長期期交和保障型業務佔比。其中,新華保險一季度銀保首年躉交保費同比減少99.8%,個險首年躉交保費同比減少34.2%。
一家長期依賴萬能險發展的小型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正按監管要求調整産品結構,壓縮短期理財型産品規模,在保障型産品開發方面下功夫,同時發展期繳業務,已經感受到轉型的“陣痛”,保費出現下降,但公司的負債水準更加合理。
保監會的數據也印證了上述負責人的説法,1至5月,我國保險産品結構逐步優化,萬能險保費收入2866億元,同比下降56.53%,佔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5.04%,同比下降17.5個百分點,同時風險保障型産品增長較快。大部分公司萬能險業務經營較為規範,資産負債匹配基本得當。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加快發展的商業養老保險,就是儲蓄型保險産品的代表。老百姓通過購買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可以享受保證收益,長期甚至終身領取養老金,在分散養老風險的同時,提高養老保障水準和生活品質。
保險業正擺脫低質低效的增長,以老百姓需求為導向,促進産品與服務的價值回歸。對老百姓來説,可考慮利用好保險在提供教育、醫療、養老、財産保全和增值等綜合性財富管理規劃方面的功能,未雨綢繆,給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