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高校青年教師來南京參加社會實踐 300字“抗戰家書”讓誦讀者哽咽

7月17日,“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視和平 警示未來”——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團誦讀“抗戰家書”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南京日報實習生 董家訓 攝影 崔曉
80多位來自北京26所高校的青年教師,通過誦讀“抗戰家書”,重溫民族抗爭歷史,進一步樹立家國情懷。7月17日上午,“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視和平 警示未來”——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團誦讀“抗戰家書”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北京市委教工委實施“鑄魂工程”,組織北京26所高校的80多位青年教師赴南京及周邊長三角地區開展學習實踐,旨在幫助青年教師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提高育人能力和水準。
7月17日的誦讀“抗戰家書”活動由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活動中,6位北京高校教師作為代表,飽含深情,誦讀了6封“抗戰家書”。
“我深感長者之愛,但命運不允許我侍奉左右了,我是要遠離爸媽了。也許將來還有見面的機會。也許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第一個上臺為大家誦讀“抗戰家書”的是北京服裝學院鄂冠男老師,他誦讀的是《王傳馥致父母書》。讀到這一句時,鄂老師哽咽著無法繼續……短短300多字的家書讀完,這位年輕老師紅了眼眶,肩膀顫抖。王傳馥1937年參加革命,1942年5月遭敵人活埋犧牲,犧牲時年僅22歲。“為了讀好這封家書,我事先蒐集了大量王傳馥的生平事跡,就是為了體會他的心境,為了誦讀時更能表達出主人公那份真情實感。”鄂冠男接受採訪時説,誦讀“抗戰家書”活動對他的觸動非常大,生在和平年代,年輕人更應該銘記歷史,牢固樹立家國情懷。作為青年教師,他更有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並用之教育、影響更多學生。
6位老師依次朗讀了“抗戰家書”,家書中為民族獻身的大義精神,通過朗讀者們深情的朗讀,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青年教師。
在南京期間,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團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雨花臺烈士陵園、紫金(江寧)科創特別社區等地開展現場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