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南京市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增強改革信心 激發發展活力
7月17日,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非凡歷程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一套開播。《將改革進行到底》以恢弘大氣的風格講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略部署的決策過程,並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全景式、權威性的梳理總結,在南京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彰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恒心和信心
“關於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重點在全面上;央視的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則側重在‘到底’上,彰顯了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恒心和信心。”江蘇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原主任孫月平教授説,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很廣,推進起來較難,這時中央提出“將改革進行到底”,凸顯出中央落實改革各項措施、力爭取得重大突破的決心;對於改革面臨的困難、阻力,政論片並不避諱,體現出中央推進全面改革的恒心;還有,政論片對今後改革怎麼改以及當下改革的重點如何突破,都有提及,增強了我們全面改革的信心。
“對南京來説,這幾年緊扣中央改革精神和地方實際推進全面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效。”孫月平表示,房地産方面,經過幾次調控,快速增長勢頭被控制住,符合中央促進房地産健康發展的精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等均走在全國前列。隨著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中地位的提高,南京還需大力推進包括戶籍、醫療養老等在內的社會管理制度改革,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將改革進行到底》彰顯了中央深入推進改革的決心。”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王輝龍説,政論片開篇毫不避諱地點出了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明確指出這些問題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得以解決。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南京根據地方具體實際,進行了多個領域的改革實踐探索。特別是在南京江北新區的建設中,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推進創新驅動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了具有示範引導效應的經驗做法。比如,在平臺建設方面,南京江北新區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建立了南京長江科創中心,開展企業孵化、基金投資等科技服務,打造南京全新的創新創業生態圈等。
堅持問題導向,用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中央深改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説明中央對改革的高度重視。”南京市政務辦主任楊平説,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問題導向,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部門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城鄉區域間的均衡協調發展等等,都是堅持問題導向,用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讓企業和群眾從改革與發展中受益。
楊平説,深化供給側改革的深層次著力點,就是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其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這幾年,南京市政務中心也推出了不少改革實踐,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辦事難、審批難、跑腿多、證明多等突出問題,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網上與實體大廳340多項辦事事項一一對應,實現“進一個網、辦所有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比如,原來需要折騰大半年的商品房交易與不動産登記,現在南京市民只需要動動手指,在南京市政務中心一體化辦理房産交易備案、稅費繳納、不動産登記等事項,全程只需花半個小時。基於“互聯網+政務”的這場改革,最大力度統一了政務服務門戶,打破了各單位系統間的信息壁壘,給企業和市民帶來高效率服務和真正的便利。
《將改革進行到底》專題片中提到,“撼山易、治水難,曾經,‘九龍治水、各管一段’”,為此,中央深改組提出全面推行河長制。
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徐小春説,當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解決的都是難改難管的問題,水問題就是當前的重點問題。河長制是中央總結基層探索經驗提出的,在推進河長制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基層加大探索。南京將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實踐,積累經驗。此外,治水問題是改革攻堅克難的問題,推行河長制絕不是一個文件一個會議就能解決的事情,南京要重措施,抓落實,強監管,攻堅克難,落實好河長制,治理好水問題。
改革讓企業和群眾切實受益
“《將改革進行到底》令人鼓舞!轉型、創新是改革的關鍵詞,南京開發區也進入了改革轉型創新發展的關鍵期。”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德臣表示,“當前,開發區圍繞‘創新引領、産業聚焦、環境提升、板塊突破’的總體思路和産城融合發展方向,一手抓經濟發展、産業升級,一手抓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推動以産興城、以城聚産、産城融合發展,努力打造高端智造集聚區、産城融合先導區、科創文旅示範區、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力爭為南京市改革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有益探索。”高德臣介紹,作為江蘇省首批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的開發區之一,南京開發區正按照“不見面審批、一站式審批、預審代辦制、精簡審批”及“一枚印章管審批”的目標要求,行政審批局很快將正式掛牌運營,今後將進一步提高項目審批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我們經常和企業打交道,對於為什麼要改革,體會深刻。”南京市工商局註冊分局副局長蘇榕説,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以前新創企業的註冊登記門檻相對較高,手續也比較繁瑣,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幾年,南京市工商局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已取得明顯成效。
“我們就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切實受益者。”南京基石數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上半年剛成立。該公司項目負責人吳剛説,有一次已經快下班了,但他們因為要簽訂項目協議,第二天必須拿出公司營業執照。他心急火燎地找到了鼓樓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科,工作人員立即啟動大項目一對一跟蹤服務,確保他們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並刻製公章,企業也因此順利簽訂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