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匯”江蘇“創”出發展乘數效應 中央媒體看江蘇
近日,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在南京啟動。一支支由諾獎得主、院士專家率領的院所團隊齊聚江蘇,深入企業園區,讓企業與“最強大腦”面對面,聚焦科技前沿,共話協同發展。近年來,江蘇聚焦企業自主創新、産業轉型升級等重大需求,與專家院所聯合培育創新團隊,為創新引領産學研合作提供了“江蘇樣本”。
院企對接 夯實創新根基
“電子科技大學的聲光檢測研究室在全國數一數二,與他們合作既節約了成本,又加快了産品的研發週期,對企業的發展幫助巨大。”江蘇徐州偉思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立告訴記者,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已有三年之久,這次對接會後,他們還將在徐州共同成立智慧傳感産業研究院,通過産學研聯合,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動力及技術支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江蘇企業牽手大院大所,充分運用社會科技力量為企業發展服務。蘇州智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自2012年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後,年産值實現了從幾百萬元到1億元的跨越;南通中天科技集團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簽約後,雙方將共同突破7000米水深的連接器關鍵技術,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如果不是與大院大所展開闔作,我們這種地方企業很難取得這樣的成績。”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感慨道。
據了解,江蘇已經實現了中科院所有應用類研究所和“985”高校與江蘇合作的全覆蓋,共建各類産學研合作創新平臺與載體4000多個,“校企聯盟”11800多家,校企共建工作站4000多個,累計引進院士300多位、院士團隊3000多人。
以才聚才 鑄就産學研“永動機”
2015年,南京江北新區成立,眾多科研院所的目光聚焦於此處的産業技術研創園。“研創園不僅基礎服務設施完備,而且高校眾多,高素質人才集中。”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教授Hideka Okina在考察南京江北新區時難掩興奮,他對正在建設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工程興趣濃厚,希望在新區尋求合作夥伴。
近年來,江蘇與國際專家院所的“聯姻”,正不斷結出碩果。2010年,江蘇蘇州市人民政府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開展産業技術研究,短短幾年間便在納米科技、生物醫學等6大領域培育孵化了37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與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伊·鮑曼合作簽約,僅3年時間,科研團隊便在石墨烯領域、人工肌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目前,江蘇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交流關係,每年組織各類産學研專項活動4000多場次,參加企業30000多家次,簽約項目6000多項。
科技服務 創新永不落幕
“挂出了尋找‘雷達回波信號處理’技術幫助需求後,不少院校專家都主動聯繫了我們。”江蘇南京牧鐳鐳射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黃晨告訴記者,為了方便企業與院所間的溝通,對接會的每個專場活動都有一張“需求榜”,上面錄滿了各個企業的技術需求,供院所來揭榜。據統計,在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期間,合計參會企業有13000多家次,活動現場簽約重大項目21項,投資總額達318億元。
為了進一步加強産學研合作,推動院企持續創新,江蘇還專門開發了大院大所對接的“雲平臺”,提供大量的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以及科技成果的信息,用戶可以24小時在線查詢、對接。目前,雲平臺已在線徵集科技成果3361項、創新團隊610個,智慧推送企業需求和科技成果信息近20000條,已推動達成3500多個合作意向和簽約項目,創新引領産學研合作在江蘇蔚然成風。
“江蘇將著眼于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政府要當好企業的‘店小二’,打造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線上線下融合,不斷提高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在江蘇創業創新的便利度和滿意度。”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