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30萬輛共享單車,10天內被扣26000輛”“上海10多輛共享單車橫‘屍’河裏”…… 共享單車大大方便人們的生活,但也給城市管理帶來新課題。
有此困擾的遠不止共享單車。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遭遇家長和社會輿論的嚴肅批評,陷入嚴重危機;視頻直播因部分平臺唯利是圖,屢屢突破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的底線;網約車方興未艾,如何找到網約車、計程車、乘客、運營平臺之間的利益平衡點引人關注 …… 面對互聯網時代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舊有的管理思路如何跟上時代發展?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變化帶來的往往是利益格局的調整,是既有習慣的重設。正因為改變總是帶來挑戰,面對“新事物”“新業態”,人們最常見的反應是要麼全盤抵制、一概否定;要麼拿舊尺量新衣,打著“規範”的幌子,給新生事物“穿小鞋”。
如何適應並管好“新業態”,成為監管部門面臨的嶄新課題。在不久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説:“如果仍沿用老辦法去管制,就可能沒有今天的微信了!”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日前也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指出不能再用“舊辦法管制新業態”,要以“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為行業發展與監管的基本原則,為以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監管指明方向。
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必須要有“新監管”。儘管各方對“新監管”看法不一,但必須確立幾項原則:審慎原則,也就是面對“新業態”,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社會安定的前提下,不妨等一等、看一看,不輕易劃紅線、作結論;包容原則,即以發展的眼光、寬廣的胸懷看待“新業態”,放棄閉塞思想、狹隘心胸和動輒得咎思維;公共利益至上原則,不能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眼前利益而罔顧公共利益、長遠利益;法治原則,跳出人治思維,不搞換一任領導改一套監管方式;創新原則,以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對待新事物,不拿舊瓶裝新酒,等等。
針對網絡直播平臺亂象,幾天前,鬥魚直播平臺成立全國首家“網紅黨支部”,要求黨員主播主動亮明身份,直播時佩戴黨徽,這種探索嘗試值得鼓勵。分享經濟出現後,一些地方堅持市場導向,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地區和各類市場主體大膽探索,及時清理和調整現有行政許可、商事登記等事項及相關制度中不相適應的政策措施,推出適應分享經濟特點的稅收、社保等支持政策,對依託分享平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人員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對分享經濟産品和服務的政府採購力度,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些均説明,“新業態”不是不能管,而是要有新思維、新方法,只要堅持創新,積極探索,同時認真處理好監管中“快與慢”“寬與嚴”“進與退”“堵與疏”的關係,及時釋放政策紅利,優化發展環境,就一定能推動“新業態”更快更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