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家企業獲得金融機構180億元融資—— 疏通金融血脈,支持實體經濟
27日,江蘇省經信委、人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聯合舉辦的2017年全省銀企合作融資推進會在南京舉行,瑞泰科技、江蘇鐵錨玻璃等20家企業與相關金融機構進行了簽約,共計簽約金額180億元。
26日-27日,三場與金融相關的省級層面的會議在南京召開,透露出一個共同的信號,江蘇正加大疏通資金流通力度,讓金融回歸實體經濟更為順暢。
製造業貸款連續7個月正增長
人行南京分行的最新數據顯示,製造業貸款呈現出“增量擴大、增速加快”的恢復性增長態勢,截至6月末,全省製造業本外幣貸款餘額1.61萬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逐月加快,較年初新增837億元,連續7個月實現了正增長,同比多增1183億元。
在人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看來,製造業貸款增長得益於出口復蘇、政策引導雙重推動。更重要的是,江蘇省製造業貸款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大行業貸款餘額同比下降15%,而部分新興産業的貸款增速迅猛,其中,航空航天、裝備工程和農業機械、節能環保裝備、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行業的貸款餘額,增速均在28%以上。
一般來説,短期貸款是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而長期貸款則表明企業投資力度加大。可喜的是,我省製造業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在增加。
製造業貸款結構的變化,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密切相關。省經信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0.8%,增幅快於全部工業投資5個百分點;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8.2%,增幅高於工業投資增幅2.4個百分點。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戴躍強説,金融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是金融業改革的主要方向。“圍繞著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今年已經向各級金融機構推介融資項目190項,涉及貸款需求近200億元。”
政府通渠道建平臺促銀企對接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明確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金融要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就目前而言,銀行依舊是實體經濟融資的主渠道。今年以來全省經信系統累計向各級金融機構推介融資項目超過4300項,涉及貸款需求超3000億元,促成近1800個項目與銀行達成合同性或意向性貸款協議,涉及貸款需求近2100億元。
大數據時代,為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提供了可能。蘇州市在全省較早的搭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企業在平臺上提交貸款申請後,會有幾家銀行同時接單,然後進行貸前調查,接單銀行根據調查結果選擇是否放款,企業可以選擇一家放款銀行合作。截至今年6月末,已經為5900多家企業解決了1.6萬項融資需求,金額共計1800億元,需求解決率達86%。在這一平臺上,對所有接入平臺的商業銀行的業務量進行排名,這也是對銀行的一種壓力,鼓勵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銀行頭上懸著“不良貸款”這把刀。為消解銀行的擔憂,我省設立了省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支持省再擔保公司開展風險分擔試點,更好的發揮擔保機構的積極作用。此外,我省各地設立了風險補償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補償機制。以南京為例,總規模近10億元的風險代償資金池,對合作銀行産生的逾期貸款給予70%-90%的風險代償,突破企業傳統抵質押融資瓶頸。
金融供給側改革助力實體經濟
在2017全省銀企合作融資推進會上,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裁黃希鳴著重介紹了公司的人才團隊、技術開發和專利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他説,2016年獲得了2億元股權投資,2017年計劃融資6億元,用於A、B平臺量産車型技術研發、試製車間生産建設以及公司運營,目前到位3億元,2018年計劃融資12億元,主要用於南京生産線建設、設置購置和公司運營。“融資力度還要繼續加大,歡迎金融界考察合作。”會後,不少金融機構上前換名片求認識。
雖然製造業貸款實現了連續7個月正增長,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企業融資難問題依舊突出,製造業貸款佔比仍舊偏低,不足20%。
考核,向來是指揮棒。就在一年之前,江蘇銀監局就銀行業支持製造業信貸投放建立了月通報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銀行加大製造業信貸的力度。接下來,江蘇銀監局還將就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建立月通報制度。在蘇州,人行蘇州中心支行聯合當地有關部門,出臺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綠色金融、融資對接以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績效評估辦法。該行副行長蔡繼東説,這一辦法蠻有效的,銀行加大了對特色金融的支持力度,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不斷出現,逐漸形成了“一行一品”的良性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