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園美景。攝影 郭寧
走進南京浦口區盤城葡萄園,南京日報記者立刻被或濃或淡的綠色“撞了滿懷”: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招搖在藤蔓上,絲絲縷縷甜蜜的香氣縈繞其間。這裡是全市最大的葡萄生産基地,也是江蘇省首批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擁有60多個葡萄品種,曾先後獲得南京市優質葡萄金銀獎、“綠色食品A級産品”、“江蘇名牌産品”等多項榮譽。
從“一無所有”到如今被稱為“金陵葡萄第一村”,盤城用了12年。“我們原來是街道的經濟薄弱村之一,以傳統農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農民增收無望、致富無門。”南京浦口區盤城街道落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徐華新回憶,為了選準發展的路子,自己帶隊先後到鎮江句容、江陰璜土、江寧橫溪等地考察學習,發現這些地方已很少有人在種糧油作物,而是種植苗木、葡萄、花卉等高效農産品。於是,他選擇把葡萄種植作為社區的支柱産業,引導農民種植葡萄。
要想大夥幹,自己先帶頭。2005年,徐華新拿出自家靠近路邊最好的10畝地,種植俗稱“乒乓球”的藤稔葡萄。2006年夏天,10畝葡萄獲得了好收成:總産葡萄30892斤,由於技術掌握到位,又用的是自家農家肥,葡萄含糖量高、口感好,很快就被當地的賓館、飯店搶購一空。秋後徐華新一盤賬,這一年每畝葡萄純收入3500多元,比種十畝水稻還划算。
2007年5月,徐華新牽頭成立南京浦口區盤城葡萄專業合作社,吸引125名村民加入。合作社向社員統一供應種苗、化肥及技術指導,新品種、優質葡萄品種苗優先賣給社員且價格低於市場價。在推廣實施避雨大棚種植新技術過程中,合作社統一低成本為社員供給物資並先行墊付成本。同時,合作社對社員種植的葡萄進行統一收購,通過統一設計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對外銷售,産生的經濟效益則按照合作社章程進行合理統一分配。為提高葡萄的種植水準,合作社還不斷邀請市農林局園藝處葡萄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以及市葡萄協會科技特派組來到現場為種植戶授課。
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了葡萄種植技術,也嘗到了葡萄種植的甜頭。如今,南京浦口區盤城葡萄園的面積發展到8500畝,其中核心示範區3500畝。葡萄園的年總産量為5800萬噸,年總産值達1.16億元。葡萄,已成為盤城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