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今年夏季格外炎熱,許多城市的溫度都創了歷史新高,沙漠中氣溫更是高得出奇。然而在這樣的天氣下,卻有一群大學生不遠千里從東部來到甘肅民勤的大漠,志願在這裡協助工作人員防風固沙。這就是“綠勤行”團隊的成員,該團隊成立於2014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發起,聯合各高校,走進沙漠,協助工作人員固沙護林。
四年“綠勤行”:從1所高校到13所高校參與
據了解,從第一年的南航1所高校、15名隊員到今年13所高校、100名隊員,“綠勤行”的隊伍在不斷壯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暑期投身沙漠固沙護林。前四年該團隊累計護林面積18400公頃。
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綠勤行”團隊集結了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鄭州大學、寧波大學等13所高校,在七月份分兩批繼續深入位於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固沙護林,8月初,第二批隊伍剛剛從沙漠返回。此次實踐的地點民勤縣收成鄉,地處民勤東北端騰格裏沙漠邊緣,距縣城80公里,由於土地荒漠化面積的不斷增加,急需採取實際行動進行保護。今年,“綠勤行”團隊選擇與當地博龍沙産業梭梭基地合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一起共同挽救民勤這座即將被沙漠掩埋的小鎮。
今年暑期,“綠勤行”團隊共嫁接了500畝鎖陽、養護9500平方米的梭梭林、固沙面積總計13000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並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效益。發起學校南航還在基地認領了1000畝梭梭,命名為“南航林”,今後隊員們還將繼續前往民勤,協助當地的相關基地做好防風固沙的工作。
二次“綠勤行”:隊員暈倒在固沙現場
隊員們的工作主要是固沙和護林。下午是沙漠溫度最高的時間段,溫度長時間都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沙地裏已經見不到任何爬行動物。然而此時隊員們還在頂著烈日、腳踩滾燙的沙子工作,沙漠呆了大半個月,“綠勤行”團隊的隊員們儼然成為了大半個沙漠固沙護林方面的專家。
南航飛行器設計工程專業的施鑫去年就已經參加過“綠勤行”團隊的活動,今年在活動開始宣傳前他就報了名,準備再赴沙漠。當被人問到為什麼參加過一年還要參加時,施鑫這樣説:“雖然參加不同的實踐能夠有更多的體驗,但還是覺得去沙漠固沙更有意義一些。”
即使是第二年參加活動了,沙漠艱苦的環境還是讓施鑫吃了不少苦頭,施鑫因營養不良引起低血糖,暈倒在地。炎熱的天氣加上高強度的室外工作下,隊裏像施鑫一樣暈倒的隊員還不少。但大家都只是稍作休息,一恢復就立回到隊伍中去。
這裡還有許多一直堅守在沙漠默默奉獻的人。博龍沙産業基地的負責人曾令龍已經在沙漠裏幹了好幾年,他剛從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這裡。“在這裡我們一共栽了五萬畝梭梭樹,儘管這些年只賠不賺,但我也從來沒有放棄,我相信等過兩年一切都規範以後,固沙護林的效果會好起來,我一定能夠親眼見證這片沙漠重回綠地。”曾令龍的話讓隊員們十分感動,在內心默默這位綠色的守護者鼓起了掌。
與黃沙為伴: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堅持
在沙漠中防風固沙聽起來難,做起來更難。隊員們整天與黃沙為伴,鞋裏隨意一抖都能抖出一堆黃沙,臉上一抹都是沙子,平時愛美愛乾淨的女孩子們頭髮裏也全是沙子,但這些都沒被隊員們放在眼裏。在大風來臨時,這些沙子才成了隊員們最大的敵人。“還碰上過極大的風沙,沙子呼呼的往臉上割,眼睛無法睜開,也不敢張嘴,擔心把沙子吃進嘴裏。”隊員們説道。
儘管條件惡劣,隊員們還是頂著狂風完成了任務,把草牢牢地壓進沙地,期待著它們能夠緊緊抓住這些流動的沙粒。“這是我們隊伍的精神,無論整片沙漠給我們的挑戰是什麼,炎熱也好,狂沙也罷,我們都不會輕言放棄。”隊員喻世傑説道。
沙漠信號不好,一天中能與外界聯繫的時間很短,在這裡,時鐘上的指針仿佛被人刻意撥慢了一般,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也給隊員們帶來了很多快樂。白天種草固沙、做飯、捉魚摸蚌,夜晚看星星、談理想、開篝火晚會,沙漠裏的生活也有別樣的滋味。
“綠勤行”隊長、南航航空宇航學院學生鄒萌在總結活動時感嘆道:“與黃沙烈日相伴的日子可能不會再有,而每一個來到這裡能堅持下來的人都是英雄。綠勤行,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堅持。拯救沙漠,我們將永不止步。”(文 許玉 編輯 張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