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中之重是化解矛盾排查隱患—— 紮實推進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系列評論
在江蘇全省開展社會矛盾和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是江蘇省委省政府基於當前全省安全生産形勢、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而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好這次行動,重中之重是發現社會矛盾、找出安全隱患並加以解決,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多次強調,要把排查化解基層矛盾和安全生産隱患作為大走訪活動的階段性重點,深入細緻地做好排查化解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江蘇省紮實開展大走訪活動,推動黨員幹部走基層、進企業,察社情、訪民意,解決了一批企業生産經營中的困難,辦成了一批群眾關注的民生實事,化解了一批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大走訪在各地之間發展並不平衡,一些地方對社會矛盾和安全隱患的排查還不到位、不深入、不徹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社會心態多種多樣,往往也是安全穩定事件的高發期。在目前高溫季節,誘發風險隱患、影響安全穩定的各種因素明顯增多,開展階段性的社會矛盾與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化解矛盾、排查隱患,必須深化認識,解決“為什麼”的問題。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對一個地方來説,有矛盾和隱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而不自知,抱鴕鳥心態。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明知存在矛盾和隱患,為了“維護形象”而不願意揭開傷疤,等到問題爆發則往往難以收拾。積極排查矛盾,主動發現隱患,這既是一種胸懷與自信,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是對百姓負責的體現。
化解矛盾、排查隱患,必須細化措施,解決“怎麼辦”的問題。開展社會矛盾和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既要有“趕考者的心態”, 嚴肅認真地對待,還要有“啄木鳥的本領”,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有相應的“防控系統”。一些地方的矛盾和隱患等到爆發了才恍然大悟,根本原因是感知矛盾的“觸角”不健全、不發達、不靈敏。要進一步健全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加強黨員幹部同群眾的密切聯繫,多跟基層群眾做朋友,多到基層走一走,把感知的“觸角”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把矛盾和隱患發現于萌芽狀態。要加大巡查排查頻次和力度,抓住事故易發、多發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精力、突出重點,消除各種隱患和不安全因素。
化解矛盾、排查隱患,必須明確責任,解決“用什麼來保障”的問題。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最忌責任機制不健全,最怕“法不責眾”,“大家都有責任最後變成大家都沒責任”。為開展好這次行動,江蘇省裏已經建立了排查化解工作責任制,明確了帶隊督導開展排查化解工作的責任分工。各地要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責追責”的要求,把責任明確到部門、個人。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權責明晰,賞罰分明,確保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確保江蘇全省社會大局持續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