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研發“光致類腦神經形態晶片” 南郵一項目入選“111計劃”
8月7日,新華日報記者從南京郵電大學獲悉,該校王永進教授領銜申報的“微納器件與信息系統創新引智基地”正式獲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審批通過,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是教育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從2006年起聯合實施的高端外國專家引智項目,旨在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從世界範圍內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頂尖科研人才,形成世界級水準的研究隊伍,建設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16年之前,這一計劃主要面向中央部屬高校設立,是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開展高校創新引智工作的國家級最高平臺。從2016年起面向地方高校開放,按照政策,“111計劃”引智基地採用滾動支持的原則,首個建設週期為5年,國家每年提供不低於180萬元的專項經費。
南郵王永進教授領銜的“微納器件與信息系統創新引智基地”匯聚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SPIE Fellow在內的一批微納器件與信息系統領域的海外學術泰斗和領軍人才。創新引智基地依託通信與信息系統江蘇省優勢學科、寬頻無線通信與傳感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泛在網絡與健康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蘇省Peter Grünberg 研究中心,建設了包括模擬倣真、微納加工、物性表徵、封裝測試和系統集成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微納器件與信息系統研發平臺。基於硅襯底氮化鎵材料體系,創新引智基地率先實現了同質集成發射、傳輸、調製和接收器件的光電子集成晶片,發現了量子阱二極體器件發光和探測共存的物理現象,成功製備全雙工可見光通信晶片,基地研發出面向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可穿戴光電子集成晶片和光致類腦神經形態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