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放棄外企高薪加盟地平線機器人,頂級專家吳強:“我在這裡看到了矽谷的影子”
2017年5月,前Facebook雲計算和大數據專家吳強博士加盟地平線機器人,並成為地平線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這一消息受到業內極大關注。
地平線落戶南京一年,項目進展如何?世界頂級專家為何願意放棄高薪回國創業?吳強“坐鎮”南京研發中心將為地平線帶來什麼?昨天,南京日報記者到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興智科技園的地平線南京研發中心一探究竟。
曾在南京讀本科,20年後帶妻兒一起回“家”
吳強是江蘇南通人,本科畢業于東南大學,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是業界資深的雲計算架構及大數據並行處理專家。2009年,吳強出任Facebook總部高級主任研究員,8年間擔任了多個重要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和主設計師,擁有了搭建連接十幾億人的雲端架構的能力。
擁有海外知名高校和企業20年從業經驗,親歷了Facebook從不足千人的創業公司成長為互聯網巨頭的全過程,是什麼觸動吳強放棄高薪,決定回國?“事實上,2年前我就開始考慮回國。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方興未艾,尤其是在應用技術落地方面,已經和世界先進水準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超越了國外。”吳強對記者説,同時,因為家庭原因,他和太太都是江蘇人,很想帶著孩子一起回到家鄉。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介紹下,吳強接觸到地平線機器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説:“我很認可他們的産品方向,喜歡這個創業團隊的氛圍,同時我認為地平線的技術非常有優勢。”正式加盟地平線後,吳強擔任公司副總裁和首席雲架構師,兼任南京研發中心總經理。
最近兩三個月,吳強已經開始“招兵買馬”壯大和完善南京的研發團隊,“南京及周邊的人才資源非常豐富,對海歸和其他高端人才也非常有吸引力。我們公司本身是彈性工作制,跟以前供職的facebook很像,研發人員不需要坐班,大家都很有活力,很有創業熱情,在這裡我感受到了一點矽谷的影子。”
目前,地平線南京研發中心的工作人員已近百名,擁有一支國際化高水準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90%來自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或高校。
智慧駕駛、智慧生活多項關鍵技術在寧研發
去年9月金洽會期間,地平線機器人南京研發中心落戶南京開發區。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其位於興智科技園的一整層1800平方米辦公空間已經不夠用了。“南京的研發團隊迅速擴張到近百人,現在,樓上的一整層也被我們租下來開始裝修,明年就可以啟用。”公司運營總監孫芳麗説。
成立兩年的地平線機器人,已是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之一。“我們的産品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提供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通俗地説,就是為日常生活中的無數設備和産品裝個聰明的‘大腦’。”吳強介紹,目前,地平線的産品已用到智慧生活、智慧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其中不少關鍵産品和技術都是在南京進行的。採訪中,科研人員向記者展示和介紹了不少新奇的人工智能技術——
最新一代的智慧掃地機器人,搭載了地平線“安徒生”平臺,可以通過語音或圖像識別自己的主人,根據語音指令進行打掃,甚至可以控制家中其他的智慧家電。同樣搭載了“安徒生”平臺的智慧空調,可以實現手勢控制,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聰明”的空調。目前基於地平線“雨果”平臺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能夠準確地識別路上行人、車輛、車道線和交通標誌,能夠在危險發生前,比如車道偏離、行人碰撞、追尾等,實現自動識別、及時預警。而未來,隨著地平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無需駕駛員,乘客坐上車,愛車自行設計最優路線,自動避開各種障礙物,尋找最近的空車位停好車……這樣智慧的場景最終將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現實。
加入“雲”支撐,人工智能的“大腦”將更聰明
作為雲計算和大數據專家,吳強的加盟將在技術上補齊地平線“雲”方面的能力。他解釋,地平線此前的核心技術是“演算法+晶片”,而加入“雲”的支撐後,未來人工智能的“大腦”將更聰明。
以自動駕駛為例,如果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中加入雲端和大數據方面的技術,那麼每一輛車將不僅僅只是靠自己的“大腦”來做決策,而是可以通過成百上千輛車的數據在雲端互聯,從而計算出最優的解決方案。“未來,我們可能需要一種可以連接數十億終端的超大型雲架構,這將非常有挑戰性。”吳強説。
南京研發中心是地平線設在南方的一個核心研發基地,也是其除北京總部之外,在國內城市設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選擇南京,就是看中當地乃至輻射杭州、上海、蘇州等江浙滬地區的人才資源。”吳強説,目前,南京研發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地平線高級輔助駕駛的一些重要功能是在南京研發的;已上市的美的空調“智慧王”,南京研發中心也參與了核心功能的研發;與炬芯、科沃斯等公司在智慧家居、智慧玩具等方面的合作,南京研發中心也在參與;晶片研發的核心工作很大部分也都是在南京完成的。“未來,我們還將吸引更多雲計算、信號處理、演算法、硬體、晶片等方面的人才,讓更多的地平線的核心産品在這裡研發、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