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舊漁網拉出富民業 光棍村翻天覆地 連續報道江蘇“時代楷模”
19年前臨危受命,擔任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西棘蕩村黨委書記,鐘佰均一步一個腳印,帶領這個曾經貧窮閉塞的小村莊,蝶變為如今産業發達、百姓富裕、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經濟強村和省級文明村,成為名副其實的“蘇北樣板”。
在20年前,西棘蕩是當地出了名的窮村、亂村、光棍村。“過去,全村沒有一間好房子,也沒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人人都成了‘泥腿子’,外面的姑娘不願嫁進來,本村姑娘一心往外飛。”村民張建國回憶起當年的窮苦,不禁嘆氣。
如今,西棘蕩村靠著回收舊漁網,加工製成尼龍顆粒,或再繼續深加工,紡絲、注塑出各種尼龍製品,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2016年,西棘蕩村工農業總産值達到3.2億元,有140多戶顆粒加工戶,人均收入2.2萬元。村裏人人都説,全靠鐘書記帶領大夥,趟出了這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當年,鐘佰均注意到,浙江有企業來收購廢舊漁網,他一路追蹤到上游,發現廢舊漁網可以用來發展尼龍顆粒加工産業,“咱們村靠海,廢舊漁網資源豐富,尼龍顆粒用途廣泛,前景好,效益高,適合咱們村的農民創業!”
2000年,鐘佰均三次前往浙江寧波,提前在村裏建好廠房、拉上電、通上水,用執著和真誠請來了客商王立忠,和自己聯合投資100萬元,建起了西棘蕩村第一家顆粒加工廠,當年就盈利100萬元。
這下,村民們有了信心,鐘佰均又手把手教村民建廠、加工、銷售,數年努力,一條漁網尼龍顆粒加工産業鏈在西棘蕩村建了起來。
2008年金融危機,讓西棘蕩村的尼龍顆粒産業遭受了沉重打擊。鐘佰均清晰地認識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西棘蕩村的連雲港宏海塑業有限公司,生産線上正不斷注塑成型白色、黃色的魚筐,這是鐘佰均2015年引進的一家深加工企業。通過這些企業的帶動,西棘蕩村已經有10多家企業成功轉産。
現在,鐘佰均有了新方向。棘蕩循環經濟産業園、農民創業園雙園合一,規劃佔地800畝,一期佔地200畝,建築面積61000平方米,正在火熱地規劃建設。未來全鎮394家顆粒加工企業都要搬遷進來,並在園區追加1個1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廢水、廢氣、廢料統一處理,還可以研發製造,真正延長産業鏈,拓寬産業鏈的利潤空間,讓老百姓賺到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