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讓700多涉農村社受益——“致富路”修到村民家門口

攝影 徐琦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大埝社區的老黃最近正在謀劃一件大事。
2013年,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大埝社區完成改造全長5.7公里、寬10米的岔琥路,2015年對村莊環境進行整體升級改造,山村休閒度假、運動休閒旅遊、民俗體驗成了村子的主打産業。
“家裏上下兩層樓,面積有400平方米,前後的宅基地也有四五百平方米,這麼大的地方,我們老兩口住著太浪費了!”老黃指著家門口的一條大馬路説,“你看,家門口的岔琥路修得這麼好,水墨大埝景區也搞起來了,來來往往那麼多人。我家就在景區口,再不謀劃謀劃就落伍咯!”
老黃全名黃連德,今年67歲,一兒兩女都已經成家。“之前在家苦不到錢,兒子去了浦口開計程車,媳婦也在外打工。前段時間我們商量了下,村裏發展這麼好,兒子媳婦準備回家搞農家樂了!這不,我最近也準備把家裏收拾改造一下,等著他們回來呢!”
大埝社區位於浦口區老山林場東部,是一個有586戶人家、1646人的村子。社區坐落在老山腳下,東靠珍珠泉旅遊風景區,西鄰國家級老山森林公園度假區,地理位置獨特,環境優美。然而這些優美的風景在過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社區主任邵名勇説,過去村裏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桃子,附帶種些經濟作物,“村裏也想過發展旅遊業,但是路又窄又坑洼,只有4米寬的水泥路是10多年前建成的,路面破損嚴重,每年都要投入不少錢修補。開車過來不僅顛簸還一身灰,雨天就是一身泥,誰也不願意來。”
老黃説,路不好直接影響收入,“種的桃子熟了要拿出去賣,大卡車進不來,只能用三輪車或者小車倒到幾公里外的大馬路,再由卡車裝走,成本太高,賺不到錢。我家後來就乾脆不種了。”
2013年,因為一條路的修建,大埝社區的發展迎來了轉折。這條路就是老黃家門口從岔路口直通琥珀泉的岔琥路。
當年,南京市政府制定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規劃,全長5.7公里的岔琥路被列入改造計劃,省、市、區投入5000萬元,2013年底,岔琥路完成改造,10米寬的瀝青路面直通大埝,越來越多的遊人發現了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2015年大埝社區吸引到了第一筆“天使投資”,對村莊環境進行了整體的升級和改造,山村休閒度假、運動休閒旅遊、民俗體驗成了村子的主打産業。“水墨大埝”這塊旅遊招牌一下子火了。
2017年38歲的葉紅美去年年底在家裏搞起了農家樂,“你看,以前各家種的桃子不好賣,如今遊客自己上園子裏摘,根本不用煩。”
邵名勇告訴記者,如今大埝社區的普通民居,月租金從2014年的0.4元/平方米漲到如今0.7元/平方米;社區年人均收入從2014的1.7萬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2.27萬元。不久前,大埝社區還被評選為省級四星級旅遊度假區。社區正在開展新一期規劃,準備打造“金陵最美山村”,“農村公路成了通往鄉村的發展路、致富路。”
由路帶來的變化,除了浦口大埝村,也同樣發生在南京江寧黃龍峴、浦口湯泉、溧水白馬、高淳固城湖等鄉村。從南京江寧大塘金出發往黃龍峴,除了寬8.5米的兩股機動車道外,還配建了自行車綠道,一路野趣盎然,成了南京騎行愛好者的好去處。江寧西部的星光路和雲水路已建成約30公里,串聯了大塘金、黃龍峴、朱門人家3個金花村以及公塘、觀東、觀西、王家等11個示範村,帶動沿線美麗鄉村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