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牛集團的現代化生産線。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如今,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在蒙語裏寓意著“特等”“第一”的特侖蘇已經走出國門,這句廣告語也正被翻譯成多個版本,成為中國乳業的驕傲。
如同離鄉的孩子一樣,不管走得多遠,蒙牛集團時刻銘記著孕育了自己的內蒙古大草原,那裏是根、是本。8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迎來了70週年慶典。70年彈指一揮間,在改革開放的嘹亮號角聲中,草原兒女守望相助、開拓奮進,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巨變。
內蒙古是世界公認的北緯40度“黃金奶源帶”。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緣環境中,在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蒙牛通過18年創業歷程,成為區內增幅最快的乳品企業——從1999年成立時營收0.37億元到2016年的538億元,實現了接近1400倍的業績增幅,跑出了被外界稱道的“蒙牛速度”。
2000年,蒙牛提出建設“中國乳都”的倡議,同時啟動了以地區品牌帶動企業品牌的大品牌大行銷戰略。隨著呼和浩特市政府對“奶業興市”戰略的穩步推進,乳業一躍成為呼市的支柱産業。2005年,呼市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正式授予“中國乳都”稱號。
目前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中央作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大戰略部署。作為草原之子,蒙牛時刻牢記“強乳興農”的歷史使命,堅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奶農的利益是産業基礎”的信念,把草原的發展視為主戰場。
截至2017年上半年,蒙牛在內蒙古地區累計發放奶款近400億元,僅2016年在內蒙古地區日收奶量就達到3500噸,直接和間接帶動超過40萬農牧民發展。
蒙牛還通過“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等技術服務項目,為全區農牧民奶牛養殖水準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打造出一個脫貧增收的良性循環圈。這些項目已累計幫扶牧場降本增效、提升效益5億多元。
針對乾旱問題對農牧民生産生活帶來的不便,蒙牛推出“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有72眼深水愛心井出水,受益農牧民達20萬人。
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業産業,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業品牌。這對於穩步提升的中國乳業來説,是一張全新的考卷。蒙牛積極行動起來,致力打造乳業世界級中國品牌。現在,蒙牛的産品除登陸港澳,還已經進入蒙古、新加坡、緬甸、柬埔寨等市場。從輸出産品、技術,再到向世界輸出品牌實力,這是蒙牛作為中國乳品企業不遺餘力的目標和願景。
不久前發佈的“全球乳業20強”榜單上,蒙牛躋身前十。這是中國乳業樹立國際化品牌形象一個里程碑式的新起點。尤其是在今年國務院設立“中國品牌日”的宏觀舉措下,農業部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各個環節部署推動都要以品牌為重要引領。
2016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到蒙牛調研時,對蒙牛的國際化合作水準給予充分肯定,希望蒙牛持續專注乳業,加強消費者消費意識培育,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一起更好更快發展。黨和政府對乳業的大力扶持和關注,廣大牧民與消費者的需求和期待,成為蒙牛人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的最大動力。
近年來,蒙牛集團通過深化國際戰略,將中國乳業生産鏈從每個環節嵌入到全球乳業生産鏈當中,實現中國乳品産業與世界的全面深度對接。通過攜手國際夥伴,蒙牛在大洋洲打通了從奶源到生産銷售、從研發到品質管控的全部環節,也因此開創了中國乳品企業海外全産業鏈佈局的先河。
伴隨國家開放的腳步和“一帶一路”影響力的日益擴大,處於中蒙俄經濟走廊地帶的內蒙古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拓展海外市場,融入國際競爭。
作為從草原走出來的乳企,蒙牛人將和“中國乳都”一起,承載起中國北疆乃至全國千百萬奶農的實業夢想,也承載起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的殷殷重托,繼續堅持把品質作為核心價值、把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打造出乳業“世界級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