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産白銀時代,“強者恒強”趨勢明顯 南京已有多家房企儲備地塊告急

多幅儲備地塊位於江北新區
向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地産行業凈利潤率的梯度下行,“強者恒強”成為一大趨勢。因此,對部分房企而言,他們正站在是否轉型的岔路口上。在南京,有些房企已經開始嘗試“去地産化”,但仍有不少品牌企業堅定地看好南京市場,正不斷擴大土地儲備。
為拿地,房企聯姻成主流
據網尚數據顯示,目前在南京土地儲備按面積排名前十位的是華僑城、融創、招商、仁恒、蘇寧環球、綠地、銀城、榮盛、通宇、金茂。這十家品牌房企手中共攢有29幅地塊。其中,16個項目預計最快年內面市。而早前在南京開發的房企如金浦、奧克斯、深業等,目前已沒有儲備地塊。
土地儲備面積排名第一的是以旅遊地産聞名的華僑城,手握城北、河西南兩幅“巨無霸”地塊。去年年底,城北G76地塊被華僑城24億底價拿下,河西南G61地塊為華僑城2015年年底以83億拿下,將打造兩大主題樂園。
南京的土地市場一直較為活躍,除了老牌房企外,諸如五礦、龍湖、世茂等有著全國戰略的品牌房企紛紛打出“重倉南京”的戰略。以五礦舉例,近年來在南京土地市場頗為積極。2016年9月23日,五礦分別以34.2和16.1億元拿下了九龍湖G55和方山G57地塊;今年7月7日,五礦又拿下了江浦G25地塊以及河西G30地塊,其中河西G30地塊是與葛洲壩聯合拿下。近日,五礦方山G57地塊定案名為瀾悅方山。五礦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具體上市時間待定。該項目規劃19棟住宅,還將配建一所幼兒園。據了解,五礦地産自2006年首進南京以來,目前已開發五礦東方龍湖灣、五礦禦江金城、五礦九璽臺、五礦崇文金城、五礦晏山居等口碑改善項目。
相比之下,近兩年南京本土房企在土地市場的表現稍顯遜色。其中,拿地積極、儲備地較多的本土房企為銀城,光去年就一舉拿下了江寧兩幅宅地,今年年初又拿下浦口2016G99地塊。銀城九龍湖G56地塊近期也公佈規劃,將與旭輝合作開發。
除了獨立拿地開發外,強強聯合似乎成為品牌房企的“殺手锏”。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保利地産目前土地儲備地塊數量最多,約有8幅左右,但是其中大多數都是參與合作開發的。招商地産也有3幅地塊均確定聯姻模式:招商以總價98.1億拿下的中華門G98地塊將與碧桂園、香港置地聯合開發;橋北G87地塊前段時間公佈了案名為禦瀾府,由招商、弘陽、嘉華聯合打造;鼓樓濱江G01地塊近日也公佈案名為仁恒桃園世紀,項目由招商、保利、仁恒三家成立合營公司聯合開發,由仁恒操盤,規劃有別墅、洋房、小高層三種産品。
“去地産化”浪潮席捲地産圈?
儘管不少房企依舊在拿地,但是有些房企卻逐漸遠離房産開發的舞臺。在房地産白銀時代“去地産化”浪潮的影響下,一些房企開始選擇轉型或剝離地産業務。
今年以來,萬科、恒大、萬達等多家龍頭房企均進入轉型期。轉型的方向包含金融、文化旅遊、物流、健康醫療等多個領域。8月15日晚,萊蒙公告稱,已與和昌集團訂立買賣協議,計劃將旗下4個目標公司的全部股權及貸款以約133.26億元代價售予和昌集團,將位於深圳、廣州、杭州、南京等6個城市的8個項目,總計約197萬平方米體量的物業轉讓。
業內人士認為,土地是房企發展的根本,然而隨著南京“搖號、競建保障房”等拿地規則的變化,房企單純依靠土地開發獲取的利潤開始下滑。未來,伴隨行業週期性調整和長期持續的調控,以及大規模兼併收購,中小房企或將大量消失,未來品牌大房企的市場佔有率或將越來越大。